楚国献玉人,抱玉山中哭。
不见赏千金,徒闻刖双足。
一国之人皆若狂,玉为石兮石为玉。
世俗是非虽反覆,砾石何荣玉何辱。
被褐怀玉真丈夫,哀哀泣玉何为乎。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乐府民歌,描写楚国玉人抱玉而泣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丑的颠倒。全诗用比兴手法,托物寄情,通过楚国献玉人与刖足者的对话,揭露和讽刺了社会上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象,表现了诗人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愤怒和不满。
【注释】
- 楚国:指楚国的玉人,即楚地的玉石工匠。
- 献玉人:指楚国的玉人。
- 山中哭:在深山中哭泣。
- 见赏:被赏识,得赏赐。
- 刖(yuè)双足:被砍去两只脚。
- 一国:全国,指楚国。
- 若狂:像发疯似的。
- 石为玉:比喻好的品德反而成了恶的品德。
- 砾(lì)石:粗劣的石头。
- 荣玉何辱:意思是说,好的东西反而成了坏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 被褐(hè):穿着粗糙的粗麻布衣服。
- 怀玉:怀抱着宝玉。
- 哀哀:悲切的样子。
【译文】
楚国有个献玉的人,抱着美玉在山中哭泣。
没有见到赏识他,却听到他被砍去了两只脚。
全楚国的人都如疯了一样,玉变成了石头,石头又变成玉。
世俗的是非观念虽然反反复复,但砾石怎么会荣贵玉呢?
穿着粗麻布衣怀抱宝玉的人,才是真大丈夫啊!
为何悲伤地哭泣玉,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赏析】
《泣玉行》通过楚国的玉人与刖足者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对美丑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全诗语言平实,但含义丰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