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桥东野竹青,主人结屋占云汀。
扁舟初入泛花水,三径新开放鹤亭。
亭下萧萧鹤一群,含姿弄影雪纷纷。
水边沙暖行春日,石上风寒卧白云。
白云浩荡沧洲远,忆昔雌雄巢翠巘。
青田养子众雏成,华表辞乡干岁返。
何年偶被云萝制,羽毛摧折樊笼际。
拂雾仍思紫盖飞,临风尚想华亭唳。
小苑斜连雁鹜陂,上林却绕凤凰池。
不须奋翅缑山去,相逐鹓鸾集玉墀。
这首诗的原文是:
题郭鸣世鹤亭
第五桥东野竹青,主人结屋占云汀。
扁舟初入泛花水,三径新开放鹤亭。
亭下萧萧鹤一群,含姿弄影雪纷纷。
水边沙暖行春日,石上风寒卧白云。
白云浩荡沧洲远,忆昔雌雄巢翠巘。
青田养子众雏成,华表辞乡干岁返。
何年偶被云萝制,羽毛摧折樊笼际。
拂雾仍思紫盖飞,临风尚想华亭唳。
小苑斜连雁鹜陂,上林却绕凤凰池。
不须奋翅缑山去,相逐鹓鸾集玉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第五桥东野竹青,主人结屋占云汀。”
这句诗描述的是郭鸣世鹤亭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五桥”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桥梁,而“野竹青”则描绘了周围的竹子郁郁葱葱的景象。“主人结屋占云汀”意味着这个位置的主人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小屋,占据了高高的云台之上,使得整个景色显得更加壮丽。
第二句:“扁舟初入泛花水,三径新开放鹤亭。”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乘坐扁舟进入水中的场景以及他在鹤亭中的所见所感。“扁舟初入泛花水”描绘了小船在水面上摇曳的画面,“三径新开放鹤亭”则表达了小路两旁刚刚开放的鹤亭给他带来的视觉享受。
第三句:“亭下萧萧鹤一群,含姿弄影雪纷纷。”
这句诗继续描绘了鹤亭周围的自然景观。“亭下萧萧鹤一群”形容鹤群在亭下的动静,而“含姿弄影雪纷纷”则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鹤的身上的情景。
第四句:“水边沙暖行春日,石上风寒卧白云。”
这两句诗表现了春天里不同地方的气候特点。“水边沙暖”描绘了温暖湿润的水岸边,而“石上风寒卧白云”则形容了寒冷的石面上飘落着洁白的云朵。
第五句:“白云浩荡沧洲远,忆昔雌雄巢翠巘。”
这句诗回顾了过去的景象。“白云浩荡”形容白云辽阔无垠,“沧洲远”则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宁静。而“忆昔雌雄巢翠巘”则回忆了过去雄鹰在翠绿山巅筑巢的情景。
第六句:“青田养子众雏成,华表辞乡干岁返。”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青田养子”指的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众雏成”则象征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而“华表辞乡干岁返”则表达了人们离开故乡多年后重返故土的喜悦。
第七句:“何年偶被云萝制,羽毛摧折樊笼际。”
这句诗透露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感慨。“何年偶被云萝制”意味着不知何时偶然被束缚,而“羽毛摧折樊笼际”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束缚带来的痛苦。
第八句:“拂雾仍思紫盖飞,临风尚想华亭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飞翔的渴望。“拂雾仍思紫盖飞”形容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仍然思念飞翔的自由,“临风尚想华亭唳”则想象着听到华亭中传来的鹤鸣声。
第九句:“小苑斜连雁鹜陂,上林却绕凤凰池。”
这句诗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美丽。“小苑斜连雁鹜陂”形容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与湖泊相连,而“上林却绕凤凰池”则描绘了凤凰池周围的树林茂密、景色宜人。
第十句:“不须奋翼缑山去,相逐鹓鸾集玉墀。”
这句诗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期望。“不须奋翼缑山去”意味着不必到遥远的天山去追求更高的境界,“相逐鹓鸾集玉墀”则形容各种鸟类聚集在一起,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郭鸣世鹤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