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负城郭,穷巷翳榛莽。
谁云一区小,我怀殊自广。
结茅尚素朴,种竹爱萧爽。
乐此林庐就,忘彼年岁长。
自予释缨绂,一纪脱羁鞅。
独学叹孤陋,成性愧存养。
稍知天路近,欲陟未能上。
希音寡偶和,好事莫来往。
遂辍邱中琴,千载寄遐想。
晚遇林虑公,折节猥相访。
望洋增大观,披云快高仰。
谅非温伯子,何以酬心赏。

【注】

退乐:退思园。马敬臣(1495-1560),字文卿,号敬臣,河南洛阳人。弘治进士,历官南京大理寺正、刑部郎中。常乐:常乐园。林虑公:林皋的别号。

【译文】

荒园背依着城墙,穷巷里长满杂草莽草。

谁说这区区小地方,我胸怀比它大得多。

茅屋结在简陋处,种上竹子喜爱它那清幽高爽。

在这林泉别墅中安身立命,忘了年岁渐渐增长。

自我解下官印,一年已过去很久。

独学感到知识贫乏,天资与才能都很欠缺。

稍知上天的路很近,欲登高而力不从心。

希音很少,很少有知音相和鸣,所以好事的人都不来往。

于是停止弹奏丘中琴,千载后寄托遐想。

晚年遇到林皋公,他卑躬屈膝地拜访我。

望着汪洋大海增壮我的志气,冲破云雾快意于高瞻远瞩。

谅不是春秋时的温伯子,何以酬谢他的一片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赠诗兼赋诗的五律。马敬臣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他却能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此诗作于作者退居常乐园时,当时他虽已辞官归隐,但依然保持着对功名的向往。因此,这首诗是一篇自勉自励之作。

首联点明题旨:退思园旧称为“退乐”,后来马敬臣将它改成“常乐”。诗人感慨地说:“谁云一区小,我怀殊自广。”意思是说,人们只认为这区区小园不值得称道,我却觉得它是很广阔的天地,可以任我施展。这里表达了诗人的自豪之情。

颔联写自己对退思园的喜爱。马敬臣在《常乐园记》中写道:“余有退思园,名其堂曰退乐。”然而,他却把退思园改为“常乐”。对此,有人曾加以非议,认为是马敬臣沽名钓誉。对此,诗人在《题退思园》中说:“退思园旧名退乐中丞马敬臣先生改曰常乐因为题榜兼赋古诗二章见赠蕙敬次韵奉酬且记吾园得名之始 其二” 。他认为,“退思园”之所以更名为“常乐”,是因为马敬臣希望常乐园能够“乐此林庐就,忘彼年岁长”。也就是说,马敬臣希望人们在这林泉别墅中安身立命,忘却岁月的增长。在这里,诗人用反语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马敬臣的敬佩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自己对退思园的喜爱。马敬臣在《常乐园记》中写道:“结茅尚素朴,种竹爱萧爽。”这里的“素朴”、“萧爽”,既指马敬臣的简朴生活,也指他所喜爱的山林之美。诗人在这里写道:“结茅尚素朴,种竹爱萧爽。”表达了他对马敬臣这种简朴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出自己对退思园的喜爱。

尾联写退思园给诗人带来了什么好处。马敬臣在《常乐园记》中写道:“乐此林庐就,忘彼年岁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在退思园中度过了美好的岁月,忘却了年岁的增长。诗人在这里写道:“乐此林庐就,忘彼年岁长。”表达了他对退思园的喜爱。他认为,退思园给他带来了许多益处,使他能够在林泉别墅中度过美好的岁月。

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退思园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赞美退思园的美景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泊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