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谢高韵,廊庙企鸿猷。
适已道虽胜,匡时智弥优。
德人鲜凝滞,大化任沉浮。
终参子房幄,始泛䲭夷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风尘谢高韵,廊庙企鸿猷。
适已道虽胜,匡时智弥优。
德人鲜凝滞,大化任沉浮。
终参子房幄,始泛䲭夷舟。
第一句“风尘谢高韵”,意在表达作者在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后,已经远离了那些高傲而自负的气韵,转而追求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适已道虽胜”,则是说虽然自己的言论和见解可能并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民族。这里的“道”指的是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策略,而“胜”则是指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第三句“德人鲜凝滞”,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只有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不为外界所动。
第四句“大化任沉浮”,则是说国家的大事如同大海一样深不可测,需要有胸怀壮志、勇于担当的人来驾驭。这里的“大化”指的是国家的大事,而“沉浮”则是指事物的变化不定。
第五句“终参子房幄”,引用了汉初名臣张良的故事。张良年轻时跟随刘邦起兵反秦,最后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在这里,作者用张良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忠诚、智慧和勇敢品质的追求。
第六句“始泛䲭夷舟”,则是说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像一只小船一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飘摇不定,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里的“䲭夷”指的是一种小型的船只,象征着作者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风尘、言道、德人以及大化等方面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同时,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