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访玄洲,西造昆崙城。
长风万里至,吹我飘飖行。
昆崙何峣峣,曲阿荫沧溟。
碧树夹兰台,云房郁葱青。
徙倚东厢隈,北上历羽庭。
启匮发灵图,上有列仙名。
久淹变化涂,今日乃长生。
【注释】
游仙:指《汉武帝故事》中仙人董双成乘赤车,骖白鹿,驾黄鹤,浮于云霓之表的传说。玄洲:即昆仑山。西造:向西去。昆崙城:即昆仑山上的城郭。长风万里至:形容风力之大,可万里而到。吹我飘飖行:形容风力之大,可把我吹得飘飘然行走。峣峣(yáo yáo):高大貌。曲阿荫沧溟:曲阿,山名;沧溟,大海。碧树夹兰台:碧树,青色树木。兰台,传说中的宫殿名,在昆仑山下。云房郁葱青:云房,高耸入云的楼阁。郁葱青,茂盛青色。徙倚东厢隈:徒倚,徘徊。东厢,宫室旁侧的房屋。北上历羽庭:向北行进在飞鸟飞翔的庭院上。启匮发灵图:打开柜子取出神异图像。灵图,神仙所画的图画。上有列仙名:上面有列位仙人的名字。长生: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是游仙诗中的一篇,写诗人远游访道的故事。《文选·张衡<思玄赋>》:“吾志在删述,而罔罗古今;幸触康乐之听,得充篇籍。”李善注引《楚辞·九辩》:“余不忍为此态也。”可见诗人曾因“无为”而被斥。但后来他终于悟到了“无为”的道理,因而写下了《游仙》《玄情》等诗。此篇就是《游仙》中的第三篇。全诗从远游出发,写自己西游昆仑、寻访仙人的过程,并描写了自己在昆仑山上所见美景以及得到仙人指点的情景。最后表达了自己要学仙人长生不死的愿望。
首联写远游求仙之事。远游,本指远离家乡而外出旅行,这里指游心于外物之外,超脱尘世。“玄洲”,即神话中的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以来,皆享祠上帝,自后稷、黄帝时,帝王多更祠,其礼绝牢敬不见於经,独汉家有郊雍之礼。”这里借指昆仑山。“西造昆崙城”,意思是说诗人要到昆仑山去寻求仙境。“长风万里至”,写诗人乘风而行,可以万里而到。“吹我飘飖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长风吹动下,飘飘然行走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仙境向往之情。昆仑山,古代神话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所在地。《史记·大宛列传》:“其北有移水,又有赤水,水皆青,夏不得至,盖以风通焉。尽西北至昆仑虚十七千里。”昆仑山上有许多奇峰怪石,景色秀丽,这里以“曲阿荫沧溟”来形容昆仑山的高耸入云,又以“沧溟”来烘托昆仑山的壮丽。“碧树夹兰台”,以“碧树”、“兰台”形容昆仑山上绿树丛生,兰草遍地。“云房郁葱青”,写昆仑山上有云雾缭绕的云房,又以“郁葱青”来形容昆仑山青翠欲滴。“徙倚东厢隈”,徙倚,徘徊。东厢,指昆仑山附近的一个宫室旁侧的小房。“北上历羽庭”,北上,指朝北。羽庭,指飞鸟飞翔的天空。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沿着昆仑山北边走去,来到飞鸟飞翔的地方,也就是仙人所在之地。
第二联写登临昆仑山所见美景。“启匮发灵图”,意思是说打开装仙人遗物的柜子,拿出神仙所画的图画。“灵图”,指神仙的画像,或指神仙所留下的文字记载。“上有列仙名”,意思是说上面写着列位仙人的名字。“列仙”,泛指仙人。“久淹变化涂”,意思是说我在这里滞留了很久,想学习仙人长生不死的方法。“今日乃长生”,意思是说今天我才懂得了仙人长生不死的道理。
尾联写求仙归来的感受。诗人在昆仑山上得到了仙人指点,知道了怎样修炼才能长生不死的道理,因此才觉得像仙人一般。“徙倚东厢隈”,徙倚,徘徊。东厢,指昆仑山附近的一个宫室旁侧的小房。“北上历羽庭”,向北行进在飞鸟飞翔的庭院上。“启匮发灵图”与“上有列仙名”两联相照应,都写在昆仑山找到了仙人指点。“上有列仙名”,是说仙人留下了名字,这是在说自己受到了仙人的教诲。“今日乃长生”,意思是说今天我才懂得了仙人长生不死的道理。
这首诗是游仙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描绘了昆仑山的神奇秀丽,还通过叙述游仙的过程,表现了对长生不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想象奇特瑰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