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岂不众,而予独吾生。
吾生不暇治,安用求其赢。
执籍虽利重,刎喉非祸轻。
知哉屠羊子,反市避三旌。
主父厌摈斥,自谓甘倒行。
生幸五鼎食,死仍五鼎烹。
效阮公咏怀 其四
万物岂不众,而予独吾生。
吾生不暇治,安用求其赢。
执籍虽利重,刎喉非祸轻。
知哉屠羊子,反市避三旌。
主父厌摈斥,自谓甘倒行。
生幸五鼎食,死仍五鼎烹。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万物岂不众:万物是否众多?表达疑问,强调作者的孤独感。
- 而予独吾生:我为什么只有我生存?突出个体的独特性。
- 吾生不暇治:我的生命无暇去治理。表达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
- 安用求其赢:为什么要追求名利之赢?表示超脱物质欲望的心态。
- 执籍虽利重:掌握权力固然有利。但面对权力的利弊有更深的思考。
- 刎喉非祸轻:割颈自杀并不危险。反映了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态度。
- 知哉屠羊子:知道吗,屠户的儿子,比喻处境艰难之人。
- 反市避三旌:避开市场和朝廷的诱惑,选择隐居生活。
- 主父厌摈斥:战国时期,吕不韦因被秦王政厌弃而流放。
- 自谓甘倒行:自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逆行。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 生幸五鼎食:活着时有幸品尝到美味。形容生活优渥。
- 死仍五鼎烹:死后仍受酷刑。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对死亡的恐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诗中“万物岂不众,而予独吾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独特性的思考。他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能享有这样的生存机会,这种认识引发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讨。
诗人通过“吾生不暇治,安用求其赢”来揭示人生的短暂和珍贵,强调了及时享乐的重要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权力和名誉的淡泊态度。在诗的后半部分,“知哉屠羊子,反市避三旌”和“主父厌摈斥,自谓甘倒行”,则展示了诗人对逆境中的坚韧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以及对于社会排斥的无奈和反抗。
“生幸五鼎食,死仍五鼎烹”不仅是对生前荣华富贵的回忆,也隐喻了无论生前如何辉煌,终将面对死亡的终结。这种对生命循环的沉思,增强了作品的哲思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