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昔词林客,偏多水部郎。
于今嗣风雅,吾子欻翱翔。
东郡分行省,南风引去樯。
山城蟠海岸,官阁净湖光。
宛似幽居好,翛然燕坐凉。
定知题咏富,未觉简书忙。
吏隐情都惬,登临兴转长。
新诗如不惜,细札莫相忘。
【注释】
曩昔:过去,以往。
词林:即词林郎,指在朝廷中供职的文人。
水部:唐时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礼、乐二科。
嗣风雅:继承发扬文风雅正。
嗣:继续,继承。
吾子:对人的敬称。
欻(xū):突然。
东郡:今山东泰安市一带。分行省:分驻各地方省。
南风:指南方风气或南方水土。
樯橹:船。
山城蟠海岸:有山城环绕的海边城市,指山东泰安市。
官阁:官府的楼台。
燕坐:闲居无事而安然坐着。燕,安乐。
简书:公文、书信。
吏隐:隐居的官吏。
情都惬:心里都很满足。情,心情。惬,满意。
登临:登上高处。
新诗:新作的诗歌。
细札:细小的信札。
【译文】
以前词赋文章客,偏多是水部郎。
现在继承了文风雅正,您忽然像凤凰一样翱翔。
东郡分驻各地方,南风引帆向远方。
山城环绕着大海,官阁映衬着湖光。
宛似幽居很美好,闲居无事很凉爽。
定知道题咏很丰富,不觉公文忙。
隐居的心情都很满足,登高临远兴致更长。
新诗如果舍不得放弃,细小的信札不可相忘。
【赏析】
此诗是送王舜夫之东鲁任官廨的赠别之作。诗人首先从送别的对象说起,称赞其为“词林客”,“水部郎”,然后进一步赞美他的才学,说其“于今嗣风雅”,继承发扬了文风雅正,最后又祝愿他一帆风顺,前途无量。中间四句写东鲁之景,以衬托友人的风采。首四句赞美友人之才德及文采风流。“曩昔词林客”三句,谓昔日词人游宦京师时,多为词林郎官。诗人以词人自比,说自己也是词林郎官。“偏多”二字下得谦恭,既显示了自己的自负与自豪,也表现出自己对词林郎官这个头衔的珍视。“于今嗣风雅”三句,承上启下,点出送别之意,并说明此次分别后,你将继承发扬文风雅正,大有作为。“嗣”字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吾子”二字,则亲切而有礼貌。“倏忽”二字,写出了朋友离去的突然之感。“东郡”两句,写东鲁之景。东郡,指今山东省泰安县。这里地处泰山脚下,故称“东郡”。《诗经·邶风·谷风》中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这里的“野”,当指泰山脚下的田野。《尔雅·释地》:“东方曰寄。”“东郡”就是寄居之地。这句是说友人即将去东鲁任职了。“南风”二字,用《论语》孔子说的“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见刳”(微子去之,箕子为奴,比干见刳)的典故。“南风”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暗喻友人将要到南方去,并且将在那里施展才干。“樯橹”即桅杆和舵杆。“樯橹”一词,出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军征伐东吴,孙权命甘宁督兵拒敌,曹军欲渡长江,甘宁请用铁锁连舟断其浮桥,曹操不听。于是令军士烧断铁锁,曹军大败。“樯橹”,指的就是船上的桅杆和舵杆。这句是说友人就要乘船而去上任了。这两句既是描写景语,又是抒情语。作者通过描写景语,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山城蟠海岸”两句是写景语。意思是说,那有山城环绕着的海边城市,就是东鲁郡。“官阁”是官府的楼宇,这里泛指官府。“湖光”,即湖上的风光。这句写景语是写景兼写情。作者通过对景语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四句写友人离京后的心态以及对自己归途的期待。“宛似幽居好”,意即友人离开京城,好像住在幽静的住所一样好。“翛然燕坐凉”,意即悠闲自在地坐下来享受清凉的舒适。“定知题咏富”,意思是说友人一定会有很多的诗文来题咏自己的作品。“未觉简书忙”,意思是还没有觉察到公文、书信忙碌起来的情形。这四句是写友人离京后的心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之情。“吏隐情都惬,登临兴转长”,意思是说做官隐逸的情怀都能得到满足,登高的兴致也更加浓厚。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开京城后,可以尽情地享受山水之间的清幽宁静,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情趣,可以尽情地享受登高望远的乐趣。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新诗如不惜,细札莫相忘”,意思是说新的诗词如果不能吝惜的话,那就请不要忘记旧的书信。这是最后四句的诗意。前面四句写景和叙事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一主旨。这一主旨既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也包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风格清新淡雅,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