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榻尘埃两鬓丝,六年懒赋一篇诗。
非关多病捐文字,实恐无闻近死期。
何物乾坤能不朽,此生精力欲安施。
春来忽有挥毫兴,正是风花烂漫时。

【注释】

辛卯:农历干支纪年法,指公元1081年;

作:创作。

【译文】

满屋都是灰尘,两鬓如秋蓬般白了;

六年来懒于写诗作文;

不是因为有病才放弃文字,实在是担心没有名气接近死亡。

什么东西可以不朽?人生精力要如何安放?

春天来了,突然有了挥笔的兴致,正好是花开烂漫的时候。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退居乡里之时,抒写了作者对人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满榻尘埃两鬓丝,六载懒吟一赋诗”,描写自己退隐后的清贫生活。“尘埃”二字,既写出环境的简陋,又暗含心境的萧索。“两鬓”之“两”,与上句中的“一”字相对,可见作者退隐之早,岁月之速。

颔联“非关多病捐文字,实恐无闻近死期”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之情。诗人自认为并非真的因多病而放弃文字(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病到不能写作),而是害怕自己的文章得不到认可,最终默默无声地死去。这里既有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担忧。

颈联“何物乾坤能不朽,此生精力欲安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何物乾坤能不朽”,诗人在感叹天地间的万物都难以长久保存,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此生精力欲安施”,诗人在思考如何让自己有限的精力得到合理的利用。这里的“安施”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也体现了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

尾联“春来忽有挥毫兴,正是风花烂漫时。”描绘了诗人重新获得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的场景。“忽有挥毫兴”表明诗人终于找到了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正是风花烂漫时”则暗示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百姓富庶,正是文人墨客挥洒才华的好时机。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