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新图妙难比,画船秋泛瞿塘水。
瞿塘水束三峡深,两岸削铁虚无里。
虚无难辨峰顶高,白云林壑生虚涛。
阳台何处笑荒幻,阵图回首思雄豪。
雄豪一去几千载,壮志何须增感慨。
自知豸角邪可触,不为猿声泪空洒。
东行更饱湖海观,绣衣不日朝金銮。
览君此画动清兴,扁舟便欲相追攀。
【注释】
御史新图妙难比,画船秋泛瞿塘水: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监察御史时,曾到三峡地区巡视。他乘舟经过瞿塘峡时,看到两岸峭壁陡立,江中水流湍急,十分险峻,于是作诗:“瞿塘峡口水湍急,白帝城头云出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说“御史新图”,意即说新画的《罗侍御仙舟出峡图》。
瞿塘水束三峡深,两岸削铁虚无里:瞿塘峡以水急流浅而著名。据郦道元《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说“瞿塘水束三峡深”,是说瞿塘峡口狭窄,江水在此回旋曲折。“两岸削铁虚无里”,是说两岸峭壁耸起,像刀削一般,高入云霄,使人觉得空无一物。
虚无难辨峰顶高,白云林壑生虚涛:在这样险要的峡谷之中,山峰高耸入云,云雾弥漫;山间树木苍翠,涧谷幽深。作者用“虚涛”来形容江面上的浪花,形象地表现了三峡一带的景色之奇险。
阳台何处笑荒幻,阵图回首思雄豪: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将军名叫子兰,曾率军攻蜀,占领巫、黔、夷三郡。后来秦将白起率大军攻楚,夺取巫、黔、夷三郡,子兰战败自杀。这里用“阳台”、“阵图”来比喻三峡一带的险要地势。“荒幻”指险要的地势和奇异的景象。杜甫在这里表达了对三峡一带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雄豪一去几千载,壮志何须增感慨:意思是说三峡一带的自然风貌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用不着感叹什么。
自知豸角邪可触,不为猿声泪空洒:豸角,指獬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辨别曲直的神异动物。《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时,有人告大将军霍光谋反,汉武帝派魏相前往调查。魏相到平阳后,见狱中有一只白鹿,便把狱卒唤来询问。狱卒说,这只白鹿是神鹿,不能触犯它。魏相又问狱卒:“你见过獬豸吗?”狱卒回答说:“没见过。”魏相说:“我见到的就是獬豸!”于是将霍光逮捕入狱,查清了他的罪行。“豸角”就是“獬豸角”。“雄豪一去几千载”,是说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曾在三峡一带留下过足迹。“不为猿声泪空洒”,意思是说这些英雄人物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留下的事迹却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东行更饱湖海观,绣衣不日朝金銮:意思是说他要去东边看一看大海和湖泊的景观。“绣衣”,指穿彩色衣服的人,这里指皇帝。“金銮”,指皇帝的车驾。“朝金銮”,指到朝廷中去。杜甫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赏析】
此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在夔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因避安史之乱而隐居在瀼西草堂。这首诗是杜甫初游三峡时的观感之作。诗人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写道:“戎马关山北,烟尘陇洛西。焉得思玄晏,先教乐治安!兵戈既未息,儿童尽未归。莫令江上望,长使别离悲。”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是十分忧郁、苦闷的。这首诗写于杜甫初游三峡时,从诗人的角度看,这是他第一次登上瞿塘峡,也是他第一次领略到三峡的奇险壮丽。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定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