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霜台持宪节,又承丹诏育菁莪。
只今理寺通朝籍,倍觉天恩滚滚多。
注释:
再次进入霜台执掌司法权,又承蒙圣上赐下诏书培育菁莪。如今管理寺庙与朝廷官员并列,更加深感皇恩浩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官职期间,对政治生涯的感慨和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再入霜台”和“再承丹诏”,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同时,通过描述“理寺通朝籍”和“倍觉天恩滚滚多”,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既反映了个人情感,又展示了国家大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再入霜台持宪节,又承丹诏育菁莪。
只今理寺通朝籍,倍觉天恩滚滚多。
注释:
再次进入霜台执掌司法权,又承蒙圣上赐下诏书培育菁莪。如今管理寺庙与朝廷官员并列,更加深感皇恩浩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官职期间,对政治生涯的感慨和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再入霜台”和“再承丹诏”,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同时,通过描述“理寺通朝籍”和“倍觉天恩滚滚多”,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既反映了个人情感,又展示了国家大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注释】 斋宿杂咏十首 其四:灯花,是灯芯结出的花。古人常以花为瑞物。金虫,指萤火虫。古人认为萤火虫是天上的星星变成。树杪风,指树上的树叶被风吹动的样子,形容微风。“小阁有春应自省”:意思是说,在幽静的小阁中,应该自己反省,思考问题。“此心期与万人同”:意思是说,自己的心志要和众人的心志一样,都希望国家安定繁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斋宿时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在灯下读书,看到窗外结着灯花
【注释】斋宿杂咏:指作者在书房里写的一些诗。斋:书房。追陪:追随和陪伴。二十年:二十年来。士师:法官,官名,这里指法司。庭坚职:执法严明,公正无私的司法职责。尚忆:还思念。虞廷:指舜帝时代,舜帝是古代圣王。咏敕天:吟咏着上天颁布的法令。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描述。首句点出自己追随和陪伴了二十年,中间两句则表达了自己立志要做一个公正无私的法官的愿望。后两句则是回忆自己的过去
诗句输出: 马蹄频踏暮街尘, 译文输出: 马蹄声在黄昏的街道上回响, 注释:黄昏时分的街道,马蹄声显得更加响亮和清晰。 理寺归来月色新, 译文输出: 从寺庙归来,夜色中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夜晚归来,月光明亮,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静室有心空自省, 译文输出: 在静谧的房间内,内心平静,开始反思。 注释:房间安静,没有外界的打扰,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
霜竹风寒夜向深,灯前读易见天心。 京华又是逢长至,坐忆尧夫子半吟。 【注释】 1.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明代文学家、哲学家。 2. 空斋无长物,十万紫琅玕:形容薛瑄的居所虽然简陋,但书籍众多,如紫琅玕般珍贵。 3. 独坐清风里,流云湿画栏:描述薛瑄独自坐在书房中,四周环绕着清风吹拂的景象。 4. 王季珠(清代):字馨吾,诸生。顾山人
注释: 1. 高堂灯火夜相亲:在高堂上,灯火通明,夜晚也显得亲近。 2. 点检诗书忆古人:检查诗书,回忆过去的人。 3. 自愧久持三尺法:惭愧自己长时间坚持三尺长的法典。 4. 一生长保寸心春:永远保持一颗像春天一样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怀念和赞美。诗人在高堂上,灯火通明,夜晚也显得亲近。他检查诗书,回忆起过去的人们。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感到惭愧的是
【注释】仙家:这里指仙人,诗人用仙人的住所楼观来比喻张给事。四景:指春天的景物。张祜(hù):唐代诗人。给事中:官名,唐时指侍御史、补阙等职。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首句写楼观山势高耸入云,巍峨壮丽。颔联写春景之美,从山下仰视,白雪皑皑,冰溪潺潺,如在眼前。颈联写春游之乐,诗人骑驴在雪岭间徜徉,早有春信到来。尾联说:春天的景色不必到灞桥才能领略,我的诗情也可以与灞桥媲美。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