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清潭万仞山,山围水閤下虚寒。
道人已自无焦火,况在山光水色间。

【注释】

百尺:指潭岸之高。清潭万仞:形容深潭广阔,山环水抱,景色空蒙。山围水閤:指山如屏障,水如门关。下虚寒:指山环水抱之间,空阔空旷,寒气袭人。

道人:指隐士。已自无焦火,已自:已经,指道人已经没有贪恋世俗的烟火之欲;焦火:指人间的烟火之气。况当山光水色间:何况在这山清水秀的景色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山水之美。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四望”这一视角,将画面中的山、水、林、竹以及人物都纳入其中,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首句“百尺清谭万仞山”,诗人用“百尺”和“万仞”来描绘出一幅清潭与高山相映成的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其中。

次句“山围水阁下虚寒”,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画面。山如同屏障般环绕着水面,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阁,而这个水阁却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这种空寂之感,正是诗人所要传达给观者的情感。

第三句“道人已自无焦火”,是说那位隐士已经没有了对世俗的贪恋。这里的“焦火”,指的是人间的烟火之气,而“已自”则表明他已经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最后一句“况在山光水色间”,则是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的妙处。山光水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山光”和“水色”都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在这画卷中,观者可以看到那隐居的高人,感受到他那种超脱世外、与世无争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