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松月夜窗虚,宴坐澄心一卷书。
莫道画前元有易,静中天理亦森如。

画堂松月夜窗虚,宴坐澄心一卷书。

莫道画前元有易,静中天理亦森如。

注释:

画堂:指书房。松月:松树和明月。夜窗虚:夜晚的窗户显得空荡荡的。宴坐:安坐、静坐。澄心:清静的心志。一卷书:一本经书。莫道:别说。元(yuán):同“原”,本来。易(yì):改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借物抒情,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画中之景——书房中的松树与月光交相辉映,以及自己在此环境中静坐读书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与道德修为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纯净的向往。

首句“画堂松月夜窗虚”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书房中的松树和明月交相辉映,而夜晚的窗户显得空荡荡的,形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心境宁静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纷扰的思想。

次句“宴坐澄心一卷书”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情景。这里的“宴坐”意味着诗人在书房中安坐,以平和的心态阅读着手中的一卷经书。这里的“澄心”是指心境的清澈透明,没有杂念和纷扰,只有纯粹的知识与智慧。而“一卷书”则是诗人的良师益友,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灵感。

第三句“莫道画前元有易”则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画作中往往容易改变原有的意境,而在现实中却可以保持事物的本质不变。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自己对于真实与本质的追求。他认为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坚守真实的一面,不被虚假的事物所迷惑。

最后一句“静中天理亦森如”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天理”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律与道理。诗人认为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律与道理,就像松树一样坚韧不屈,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森如”则形容了这些道理的繁茂和丰富,它们如同森林一样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整首诗以画堂松月夜窗虚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书房中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道德修为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与看法,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