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江行路不迷,沟塍水满稻秧齐。
参天绿树茅茨小,何处人家叫午鸡。
【注释】:
黔阳:山名。黔,指贵州。唐宋以来,贵州地区多称“黔”
参天:形容树木茂盛,枝丫茂密,直插云霄。茅茨:即茅草屋顶,泛指简陋的住房。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黔阳山中游览,一路上江流平缓,水田一片连片,稻秧青葱,一派丰收的景象;但沿途所见却是一些简陋的茅屋,没有人家,只有阵阵鸡鸣声传来。此诗描写了一幅山中行旅图,生动地表现了黔阳山中的田园风光和山民的艰辛生活。
首句“尽日江行路不迷”,写山行之顺利。“尽日”,整天的意思。“江行”,指沿江而行。“路不迷”,意思是说沿途的景物清晰明了,容易辨认,所以诗人一路行来,心里毫无迷惘之感。
次句“沟塍水满稻秧齐”,写山中田野之美。“沟塍”是田间的沟渠和畦垄。“水满”,指田间沟渠里的水流得满满当当。“稻秧齐”,指田间长满了整齐的禾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山中田野里水田一望无际,稻秧长得十分整齐。
第三句“参天绿树茅茨小”,写山中小村之景。“参天”指高大、茂密,这里指山上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茅茨”,是指用稻草搭成的简易房屋。“小”,指房屋简陋。这两句诗意是说,山中到处是高大挺拔的树木,而简陋的茅屋却随处可见。
尾联“何处人家叫午鸡”,写山中人家之少。“午鸡”,即公鸡报时叫醒人们开始一天劳作的叫声。这两句诗意是说在这样美丽的山野之中,却看不到农家,听不到公鸡的叫声。
整首诗通过描绘黔阳山中的美丽景象及农民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穷落后,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