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
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注释】
宿界亭驿:在今江西九江。
强饮不成乐:勉强喝酒,反而觉得没有乐趣。
二更:子夜十二时,俗称半夜十二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的宿处所作。前两句写山月照映着满屋庭阶,秋虫唧唧地鸣叫;第三句写诗人饮酒无趣,只好坐待深夜,听山童敲钟报晓,催促天明。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平淡,但意境清幽,韵味无穷。
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
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注释】
宿界亭驿:在今江西九江。
强饮不成乐:勉强喝酒,反而觉得没有乐趣。
二更:子夜十二时,俗称半夜十二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的宿处所作。前两句写山月照映着满屋庭阶,秋虫唧唧地鸣叫;第三句写诗人饮酒无趣,只好坐待深夜,听山童敲钟报晓,催促天明。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平淡,但意境清幽,韵味无穷。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诗句原文: 尽日山行不厌迟,肩舆随处爱秋溪。 路回忽见江头县,风景清幽兴不迷。 注释: - 尽日山行:整日都在山中行走,不感到厌烦。 - 不厌迟:并不嫌路途走得慢。 - 随处爱秋溪:喜爱秋天的溪流和沿途的风景。 - 路回忽见江头县:在曲折回环的山路中忽然看到江边的县城。 - 风景清幽:这里的景色清新而幽静。 - 兴不迷:兴趣盎然,没有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 赏析:
诗句释义: 辰阳已觉雁书迟,满目云山接五溪。 译文: 辰州的天空已经感到书信的到来有些迟缓,眼前的景色是连绵不断的云山连接着五条溪流。 赏析: 首句“辰阳已觉雁书迟”中的“雁书”,指的是远方来信,而“迟”字则表现了诗人对信件到来时间的感知和期待。这种等待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等待,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朋友的牵挂。紧接着
益阳山行遇雨 注释: - 益阳:地名,今属湖南省。 - 云林漠漠:形容云雾缭绕、树木苍茫的山间景色。 - 节节危桥:形容山路曲折险峻。 - 曲曲溪:形容水流弯曲,有如小溪。 - 青骢:青色的马,此处代指骑马的人。 - 稳:安全,平稳。 - 满山红叶:形容山上枫叶红了,一片火红。 - 秋泥:秋天的泥土,泛指落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益阳山行遇雨的景象
【注释】 桃源:即桃花源,传说中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丹青:指绘画用的朱红色颜料。 【译文】 隔着江面看那岸边的树木在晓色中显得模模糊糊,纵有丹青也画不出这样的景色啊。 高兴的是桃源的风景好,山路崎岖我也乐于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行经桃源时的所见所感的诗作。诗人用“隔江烟树晓模糊”写出了清晨朦胧的景象,“丹青画不如”,以丹青画比作眼前的景象,可见其美不胜收。“且喜桃源风景好
【注释】 次:次序,排行。同年:指同年进士。赵侍御:即赵蕃。阻雨:下雨。五首:五首诗。其五:第五首,这是其中一首。桃源:桃花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理想世界,这里借指隐居之地。分司衙里:分司衙门,宋代官署名,掌本路公事,长官为知州。绝尘埃:没有一点灰尘。壁:墙壁。绣衣:官服。日:天。随车好雨来:跟随着车子的好天气,即春雨。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一次春雨中偶遇赵侍御而作
壁上留题见好怀,旋将征袖拂尘埃。 浪游不得逢知己,阻雨今朝独后来。 诗词原文: 壁上留题见好怀,旋将征袖拂尘埃。 浪游不得逢知己,阻雨今朝独后来。 注释: 1. 壁上留题见好怀:在墙上题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2. 旋将征袖拂尘埃:立即用袖子擦拭墙壁上的灰尘,表现出对清洁的执着追求。 3. 浪游不得逢知己:像海浪一样四处流浪却未能遇到知心的朋友。 4. 阻雨今朝独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