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银筝酒半酣,离情几许旧曾谙。
却怜后夜相思处,三晋山高月正南。

注释:在锦绣的瑟和银制的筝前,酒已喝到半醉,离别的心情,有多少是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呢?我不禁感到可怜,因为在后夜相思的地方,三晋(今山西)的山又高又远,月光也正好照向南边。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饯别友人时,即兴挥毫,写下这八首《留别诸友》中的最后一首。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别离之情。

“锦瑟银筝酒半酣”,起句用典。据南朝宋人宗炳《荆楚岁时记》,锦瑟、银筝都是汉宫的乐器,而“锦瑟”又是魏武帝曹操所制。这里指诗人与友人在筵席之间,弹琴饮酒。“却怜”二句,点明主题。“却怜”者,更爱也。“后夜”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的情景。诗人因不忍离去,便在月色之下,徘徊于三晋的山间,以抒惜别之情。“三晋山高月正南”句,意谓此时此地,正是一轮皓月当空,照见三晋群山之巅;然而,诗人却只能看到那轮明亮的月亮从南边升起,而不能与之相会。这两句诗,既写景,又寓情。“三晋”,指今山西一带地区。晋为战国时魏国、韩国和赵国三国的合称。“山高月正南”,语出南朝齐人谢朓《咏史》:“吴国古时多战伐,金瓯永弃覆东流。谁令骑马客,对镜空搔头?”其中“吴国”,即指三晋。这句诗的意思是:如今三晋大地,山高月大,而自己只能在南面遥望朋友。“明月千里难相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