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秋色满山城,一上危楼感慨生。
天外黄流来滚滚,扁舟端拟驾长鲸。
【注释】
中条山:位于今山西省晋南地区。秋色:指秋天的景色。扁舟:小船。
【赏析】
首句“中条秋色满山城”点题,交代了地点和季节。次句写登上高高的城楼后的感受。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一句说,在天外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声中,诗人仿佛看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海上自由自在地游弋;后一句说,自己乘坐着一艘小船,准备驾长鲸而去。诗人以豪情逸志,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中条秋色满山城,一上危楼感慨生。
天外黄流来滚滚,扁舟端拟驾长鲸。
【注释】
中条山:位于今山西省晋南地区。秋色:指秋天的景色。扁舟:小船。
【赏析】
首句“中条秋色满山城”点题,交代了地点和季节。次句写登上高高的城楼后的感受。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前一句说,在天外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声中,诗人仿佛看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在海上自由自在地游弋;后一句说,自己乘坐着一艘小船,准备驾长鲸而去。诗人以豪情逸志,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注释:岐阳(今陕西凤翔县东)的太阳正辉煌,刚刚被它的余光照耀,就立刻停止了运转。却把争夺田地的事情当作放弃土地,顿时让江汉一带的人们都思念故乡。 赏析:此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首句写日出时分,光线明亮;次句写日色既明,光芒四射,万物皆生辉。两句合为一句,写日出的壮观场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第三句写太阳下山后,余晖不再,万物又归于沉寂。第四句写人们争相争地,如同争抢土地一样,但夕阳西下后
注释:湖水浩渺无边无际,浪花拍打着天空。春风拂面,湖面上有人烟。一座小楼半藏在花林之中,帘卷起看到远处青山上有个渔人正在垂钓。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水小景。首句“湖水茫茫浪拍天”,生动地展现了湖水的广阔无垠和波浪的汹涌澎湃。次句“春风湖上有人烟”,则又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仿佛春风拂面,湖面上泛起了涟漪,有人烟出现,显得格外热闹。第三句“小楼半在花林内”
【注释】 长松:松树。 落午阴:阳光洒在松树上,使松树的阴影落在地面上。 有人:有一个人。 鼓瑶琴:弹瑶琴。 南风过处:风吹来的方向是南方,故称南风。 浑无迹:完全不留一点痕迹。 深:深邃。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中景色。 开头两句写山水之景。“石上长松”,说明松已长在石头上了,可见这松已活了多年;“落午阴”,说明松影已经投到了地面。“有人松下鼓瑶琴”,说有人在树下弹琴。“有人”二字
诗词原文: 客愁偏向九秋多,况复登楼望浊河。 相去弘农才咫尺,苦无一苇暂从过。 注释解释: - 客愁:指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忧愁。 - 九秋:指深秋时节,秋天的末月。 - 浊河:黄河,因为黄河泥沙含量较多,颜色浑浊,所以称为“浊河”。 - 相去:距离非常近。 - 弘农: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市。 - 一苇:一根芦苇。 - 暂从:暂时跟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
注释:断崖峭壁间,万里长风吹过,岸边疏林黄叶飘落,九秋时节。画栏杆外斜阳渐渐西下,一起成为离愁。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边塞风光,来表现诗人的悲愁。首句“断岸奔流万里风”描写了边塞的地理环境。第二句“疏林黄叶九秋中”,写出边塞秋季的典型特点。第三句“画阑干外斜阳暮,并作离愁一段浓”,则将诗人的愁情融入到了边塞景色之中,使得全诗充满了悲愁之情
【注释】: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一 :登上了高高的城墙,站在城楼上向西方眺望。 独倚 、危楼:分别指独自站立在城楼上和高楼。 洪河 :黄河的别称。 中条山 :位于山西省境内的一座山名。 无多路 :不多的路。 乡关 :家乡和家乡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 第一句写诗人独自立于城楼上,目视西方。“独”字表明这是诗人独自一人的景况。“危楼”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