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微茫间渚沙,烟林杳霭暗渔家。
舟行不辨东西处,但倚危樯看月华。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其六》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细草微茫间渚沙,烟林杳霭暗渔家。
舟行不辨东西处,但倚危樯看月华。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诗句解析
  1. 细草微茫间渚沙: 描述了细草与远处的沙洲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画面。
  2. 烟林杳霭暗渔家: 描绘了笼罩在烟雾中的森林和渔家的隐逸景象,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宁静。
  3. 舟行不辨东西处: 表达了在船行过程中,四周景物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方向的迷茫感。
  4. 但倚危樯看月华: 尽管环境变得模糊,诗人依然选择依靠船上的栏杆,欣赏皎洁的月光,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困境的审美追求。
  • 译文对照
  1. 原文:细草微茫间渚沙,烟林杳霭暗渔家。
  2. 译文:在这细草微茫之处,沙洲上隐约可见。
  • 注释说明
  1. 细草微茫: 描述周围环境的特征,强调了一种朦胧的美。
  2. 间渚沙: “间”字表明了沙洲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3. 烟林杳霭: “杳霭”形容雾气弥漫,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4. 暗渔家: “暗”字暗示了渔家生活的隐秘性,可能是指渔船上的灯光或渔民的身影。
  • 赏析讨论
  1. 艺术表现手法:此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静态的景物(如细草、沙洲)与动态的环境(如烟林、渔家)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2.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悟。
  3. 文化内涵: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其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作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思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