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到底见星辰,中夜行舟月色新。
睡觉水村鸡已唱,云帆清晓过天津。
【注释】
波光:指江水波光。中夜:夜半时分。天津:今天津市,位于北京以东。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月下江面波光粼粼,与天上的星斗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次句写诗人在舟中行船至深夜,但见月亮明亮,江天一色;第三句写船过天津后,天明鸡唱,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末句则写诗人乘着晨风破雾而行,云帆已过天津。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波光到底见星辰,中夜行舟月色新。
睡觉水村鸡已唱,云帆清晓过天津。
【注释】
波光:指江水波光。中夜:夜半时分。天津:今天津市,位于北京以东。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月下江面波光粼粼,与天上的星斗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次句写诗人在舟中行船至深夜,但见月亮明亮,江天一色;第三句写船过天津后,天明鸡唱,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末句则写诗人乘着晨风破雾而行,云帆已过天津。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其六》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细草微茫间渚沙,烟林杳霭暗渔家。 舟行不辨东西处,但倚危樯看月华。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诗句解析: 1. 细草微茫间渚沙: 描述了细草与远处的沙洲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画面。 2. 烟林杳霭暗渔家: 描绘了笼罩在烟雾中的森林和渔家的隐逸景象,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宁静。 3.
【注释】淟涊:水波荡漾。烦浊:烦闷的暑气,这里指炎热的天气。 【赏析】此首诗是诗人在舟中所感而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安得长风来万里,顿令烦浊片时醒”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美景与心情,令人陶醉。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天高云影层层出”,“天高”指天空很高;“云影”指天空中的云彩;“层层出”指云彩一层连着一层从天边露出来。“野旷河流曲曲长”。“野旷”指野外空旷;“河曲”指弯曲的河流;“曲曲长”指弯弯曲曲的河流很长。“百丈牵风晴袅袅”,“百丈”指百丈高的桅杆;“牵风”指被风吹动;“晴袅袅”指晴天时桅杆随风摇曳的姿态
【注释】: 登船,即登上船只。 万户,京城的住户。 城郭,指京都。 通州,今江苏南通县。 十里帆樯,形容帆樯林立,船只众多。 潞水,指潞河,即北运河。 五云,指京城的楼阁云雾环绕。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舟中观览京城景色后抒发感慨。首句“万家城郭通州市”,描绘出一幅京城景象,高楼大厦、繁华热闹。第二句“十里帆樯潞水船”,写出了京城内河上船只之多,帆樯林立。第三句“清晓登舻望京国”
【注释】 霄汉:天空。银河:银河系,指天上的星河。潞河:地名,今名大运河。诸公:众位官员。同此:一起。沐恩波:沐浴着恩泽的波澜。又:又作“有”。遂:于是。归宁:回家休息。于今:如今。宁:安息,安居。渐近:渐渐靠近。家山:家乡的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给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等朋友的信中的第一首诗。诗中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向往之情。同时
【注释】 同沾:共同沾受。冥冥:形容水天一色、辽阔无际。鸟背:即飞鸟背上,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棹歌:船桨声。 【赏析】 本诗写诗人乘舟泛波,观赏风景的闲适心情。首联写诗人与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等十八人同游,他们“天上同沾雨露多”,都得到了上天的恩泽(雨露),所以诗人感到十分欣慰。颔联写诗人在江中泛航,只见一只只飞鸟从头顶掠过,又见到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听到远处传来阵阵船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