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汉室旧宗臣,鱼水当年意气亲。
时节如逢逐鹿日,风云还起卧龙人。
出师前后丹心切,讨贼频烦大义伸。
万古英名天地在,丛祠长近锦江滨。
【注释】
股肱:比喻亲信大臣,也指国家重臣。汉室:即汉朝皇室,这里代指南宋。
鱼水:原指夫妻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此处借以比喻君臣关系。
逐鹿:指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争霸。
卧龙:诸葛亮的字。
丹心:赤诚之心。
锦江:指长江在四川成都一带的一段,因两岸皆盛产美锦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他正在成都武侯祠内。此诗前四句写庙宇的雄伟气势和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历史功绩;后四句抒发了作者自己对诸葛亮崇敬、景仰的心情。
首联“股肱汉室旧宗臣,鱼水当年意气亲”,诗人从庙门入内,首先见到的是高大雄伟的大殿。殿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诸葛祠”三个大字。诸葛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建的一座祠堂,所以诗人称之为“股肱汉室旧宗臣”。当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他和刘备之间的亲密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密切。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蜀汉的股肱之臣,诸葛亮辅佐主公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时,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颔联“时节如逢逐鹿日,风云还起卧龙人”。诗人继续游览诸葛祠。此时,正值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国势岌岌可危之际。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像当年刘备那样,重用诸葛亮这样的贤才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重现昔日的辉煌。这里的“逐鹿”是指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刘邦曾以少胜多,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而“卧龙人”则是指诸葛亮,他的智谋和才能足以帮助刘备战胜项羽,从而统一中原地区。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遇到像诸葛亮这样的贤才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重现昔日的辉煌。
颈联“出师前后丹心切,讨贼频烦大义伸”。诗人继续游览诸葛祠。在参观的过程中,他回忆起当年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毅然决定出兵北伐中原,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政治理想的支持和赞同。这里的“出师”是指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出兵北伐中原的事件;“讨贼”则是指诸葛亮为了平定北方的叛乱而发起的战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诸葛亮何时出征或者讨伐敌人,他始终都怀有一颗赤诚之心。这种赤诚之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国家的忠诚上,更体现在他对正义的追求上。
尾联“万古英名天地在,丛祠长近锦江滨”。诗人继续游览诸葛祠。在参观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诸葛亮留下的深刻印记。这些印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的英名将会永远流传下去,他的事迹将被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这里的“丛祠”指的是众多供奉诸葛亮的祠堂;“长近锦江滨”则是指这些祠堂距离锦江非常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能够感受到诸葛亮的英名和智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武侯庙的宏伟景象和诸葛亮的历史功绩,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个人志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