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祠古柏首阳阿,再拜仁贤感慨多。
楼设一堂还俨雅,草封双冢正嵯峨。
心存兄弟难能节,力挽君臣欲逝波。
世上争名争利者,高风奈此二公何。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首联先写庙址,次联写庙貌,第三联写祠前景物,末联以议论收束全篇。
“荒祠古柏首阳阿”,首联点出地点是首阳山的伯夷、叔齐祠。首阳山是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所以这里说“荒祠”。首句中“荒”字,既表明了祠宇的破败冷落,又暗示了祠主的伟大人格与崇高精神。“古柏”二句点明了祠堂的所在位置,并描绘了祠前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祠主的赞美之情。颔联中的“楼设一堂还俨雅”一句中,“俨雅”指整齐端庄。意思是:庙堂建筑整齐庄重,显得十分庄严。“草封二冢”句中,“草封”指野草覆盖;“嵯峨”指高峻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庙前野草已将两座坟茔覆盖,显出一派荒凉景象。
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作者通过写祠前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祠主的无限敬仰之情。这两句的意思是:庙前那棵老柏树,依然挺拔葱茏;祠前两座坟墓,依旧巍然屹立,显示出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兄弟难能节”一句中,“兄弟”指伯夷、叔齐两位贤人,“节”指气节。意思是:兄弟二人能够坚守自己的气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人的赞美之情。“力挽君臣欲逝波”一句中,“力挽”指尽力挽回颓势。意思是:他能够尽力挽回当时混乱的局面,使国家不至于陷于危亡之境。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人的钦佩之情。“世上争名争利者”句中,“争名争利”指追求名利。意思是:世上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鄙视之情。末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那些为名利而争斗的人们,怎么能和这两位贤人相比呢?“奈此二公何”意为:这些人怎能比得上这两位贤人呢?
赏析:
李商隐这首《谒伯夷叔齐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它借赞颂伯夷、叔齐的高尚气节,抒发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夷之心。
诗的开篇点明祠堂的地址——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羞与为伍,浮俗之士羞与其群。”首阳山因此而得名,也因伯夷、叔齐而闻名。首联便点明祠堂在首阳山下。“荒祠”二字,不仅表明祠宇的破败冷落,而且也暗示出祠主的伟大人格与崇高精神。“古柏”二句则进一步描绘祠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此的赞美之情。“古柏”“双冢”都是伯夷、叔齐死后的遗迹。作者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祠主的赞美之情。
颔联紧承上文,继续描写祠前景物。“楼设一堂还俨雅”一句中,“俨雅”指整齐端庄,“堂”指厅堂。意思是:庙前那棵老柏树依然挺拔葱茏;祠前两座坟墓依旧巍然屹立,显示出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这两句既是对祠主的赞美,也是作者对其精神品质的向往。
颈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描写祠前的景物。“草封二冢”句中,“草封”指野草覆盖;“嵯峨”指高峻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庙前那棵老柏树,依然挺拔葱茏;祠前两座坟墓,依旧巍然屹立,显示出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兄弟难能节”一句中,“兄弟”指伯夷、叔齐两位贤人,“节”指气节(或指节操)。意思是:伯夷和叔齐能够坚守自己的气节,兄弟二人能够坚守自己的气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人的赞美之情。“力挽君臣欲逝波”一句意思是指他能竭力挽救国家危乱的局面,让君王们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人的钦佩之情。“世上争名争利者”一句中,“争名争利”指追求名利。意思是:世上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鄙视之情。末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那些为名利而争斗的人们,怎能和这两位贤人相比呢?“奈此二公何”意为:这些人怎能比得上这两位贤人呢?“二公”指伯夷、叔齐两位贤人;“奈此二公何”意即:他们怎么能够和这两位贤人相比呢?
全诗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首联写祠堂的位置及其自然景色,颔联写祠堂的建筑及周围的环境,颈联继续描写祠前的景物,尾联抒发感慨。整首诗语言精练含蓄,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