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几秃管城毫,尽日抄书未觉劳。
但得文章如布帛,不须诗句比金膏。
淳庞每忆黄舆厚,玄鉴深期碧汉高。
莫道知音人世少,有鱼潜渚鹤鸣皋。

【注释】

  1. 中书几秃管城毫:在中书省,几是桌子,秃是磨快了的笔头,管城是地名。管城毛颖笔是有名的,所以用它来比喻笔。毫指的是墨。
  2. 布帛:指文章。
  3. 金膏:比喻诗。
  4. 淳庞:指淳于髡(?-前250年),战国时齐国人,以善辩著称。黄舆(yú)即《庄子·外物》:“黄者,言其似黄也,然而不纯。”这里借指淳于髡。
  5. 玄鉴:深广的眼睛,比喻明察。碧汉:天河。
  6. 知音人世少:意指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少。
  7. 有鱼潜渚鹤鸣皋:有像鱼那样游在水边的,也有像鹤一样鸣叫在山岗之上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全诗以管城毛颖笔为题,通过赞美笔的功能,进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首句“中书几秃管城毫”,诗人首先描绘了中书省里几案上秃笔的情景,以此象征他勤苦读书的精神。

第二句“尽日抄书未觉劳”,诗人表示即使他终日埋头苦读,也不感到劳累。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但得文章如布帛,不须诗句比金膏”,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写出的文章就像布和帛一样,就不必再去追求像金一样贵重的诗句。这里的“金膏”象征着珍贵、稀有的东西,而诗人却认为只要文章内容充实、深刻,就是真正的珍宝。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第四句“淳庞每忆黄舆厚,玄鉴深期碧汉高”,“淳庞”是指淳于髡,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庄子》中记载了淳于髡与齐威王的对话。黄舆厚是指淳于髡曾经受到过齐威王的恩惠。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淳于髡一样深广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最后两句“莫道知音人世少,有鱼潜渚鹤鸣皋”,诗人用鱼和鹤这两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懂得欣赏他才华的人并不多,但他依然会坚持下去,继续努力创作。这里的“鱼潜渚”是指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不受外界的限制;“鹤鸣皋”则是指鹤在山岗上独自鸣叫,不受世俗的干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管城毛颖笔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不断努力创作,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态度,不被世俗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