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中条此尽头,登临暇日兴悠悠。
两崖势转黄流静,万壑声寒碧树秋。
官舍飞甍临远谷,琳宫细路绕层丘。
风光满目皆吾土,逸气飘然总胜游。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登中条山东头”点明题旨:登中条山之东,即登临魏州城。
首联写登临魏州城所见。魏州地处黄河北岸,地势险要。诗人登上中条山,远望魏州城,顿觉心旷神怡,兴致盎然。这一句中,“魏国中条此尽头”,交代了登临之地和所望之处;“登临暇日兴悠悠”,点出登临的原因是闲暇无事。
颔联写登山沿途之所见。中条山上,两崖相峙,势如刀劈,黄流从其下穿过,静谧无声;深谷万壑,树色秋寒,声如瑟瑟。这两句对仗工整,形象鲜明。“黄流”句以动衬静;“碧树”句以静衬动。颈联写登山途中之所见。诗人由山脚到山顶,一路上飞檐翘角、雕栏画栋的官舍,依傍着高高的山峰,俯视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层层叠叠的山丘;而那琳宫细路则绕着层峦叠嶂、苍松翠柏环抱的山腰盘旋而上。尾联写登临之后之所见。诗人放眼四顾,只见满目风光都是自己家乡的土地,心中不禁生出一种逸气飘飘的感觉,总想胜过这次游览,去尽情地畅游一番。
【答案】
登中条山东头
魏州城在黄河以北,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此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兴致盎然。“登临”二字一开篇便点题,直抒胸臆。
魏州地处黄河北岸,地势险要。“魏国中条此尽头”一句交代了登临之地和所望之处,“登临暇日兴悠悠”一句点出登临的原因是闲暇无事。这一联写出了诗人登临魏州城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颔联写沿途所见。“两崖势转黄流静”写中条山两崖对峙如刀削斧劈,黄水从两崖之间缓缓流过,静得令人窒息。这里既写了山形,又写了水势,动静结合,互为映衬。“万壑声寒碧树秋”写峡谷千重,树木苍翠,一片秋意,万壑千峰都沐浴在秋光之中。这里既写了声色,又写了景色,动静结合,互为映衬。
颈联写沿途所见。“官舍飞甍临远谷”写远处有一座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官府楼阁耸立在峻岭之上,俯瞰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层峦叠嶂的山丘。“琳官细路绕层丘”写沿途有一路小道弯弯曲曲,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山峦。这两联描写了沿途的景物,既写出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建筑之美。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官舍楼阁和山峦的赞赏之情。
尾联写登临之后之所见。“风光满目皆吾土”写放眼望去,满目皆是自己家乡的风光,这使作者心生自豪之感。“逸气飘然总胜游”写作者此时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总想胜过这次游览,去尽情地畅游一番。这一联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