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区区历险艰,山光时为破愁颜。
一川霜叶翻红袖,几簇烟岚绾翠鬟。
佩玉声清秋涧急,旌幢影落暮云寒。
时登绝顶看天地,元气氤氲杳霭宽。
【注释】王屋山:古山名,在今河南济源市南,太行山支脉。
区区:谦恭自抑的样子。历险艰:经过险阻艰难。
一川:指山中流水。翻红袖:形容秋水映照日光,如女子衣袖翻卷。
几簇:指山峰簇拥。烟岚绾翠鬟:形容云雾缭绕如女子的发髻,翠绿色像美丽的头发。
佩玉声清:佩玉声音清脆,秋天涧流湍急。
旌幢影落:旌旗的影子落在暮色中的云彩上。
绝顶:山顶。元气:天地间充盈的气,也指自然界的生机。氤氲:充满、浓郁。杳霭:模糊、朦胧。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王屋山道途中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登山时经过的景色,后四句写登高时的观感。全诗以景为主,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首句“尽日区区历险艰”,写诗人整天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历尽艰辛。“区区”二字用得极为贴切,既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辛苦之状,又表现出他的谦逊之态:“尽日”说明时间之长,“历险艰”说明行程之难,二者结合,使整个旅途的艰难状况得以充分展现。
第二句“山光时为破愁颜”,写山路上的景色给诗人的心情带来了愉悦。“破愁颜”三字用得十分生动,不仅写出了诗人在欣赏风景时心境的变化,更写出了他心情的愉悦。这里的“光”是指阳光,即太阳的光。“光”在这里被用来修饰“山”的形态,突出了山的雄伟壮观;“破愁颜”则表明了诗人因欣赏美景而心情舒畅,忘却了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四句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描绘。第三句“一川霜叶翻红袖”,写诗人看到满山遍野的枫叶已经变成了红色,就像女子的衣袖一样。“霜叶”、“红袖”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服饰,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四句“几簇烟岚绾翠鬟”,写山间的云雾缭绕,仿佛女子的头发一般。“烟岚”是指山间的烟雾和轻雾,“绾翠鬟”则是指这些云雾像女子的头发一样美丽。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佩玉声清秋涧急”,写诗人听到山谷中的泉水声,感觉如同佩玉一样清脆悦耳。“秋涧急”则是指秋季的溪涧水流湍急,给人一种激流勇进的感觉。这里的“声”和“急”都与前面的景色相呼应,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六句“旌幢影落暮云寒”,写夕阳西下,旌旗的影子落在云层之上,给人以寒冷之感。这里的“影落”一词不仅描绘了景物的形状,更传达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通过这一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荏苒、人生短暂而产生的感慨之情。
最后两句“时登绝顶看天地,元气氤氲杳霭宽”,写诗人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只见天地之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元气”指的是自然界的生命力,而“氤氲”则是指这种生命力弥漫于整个空间之中。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王屋山道途中景色和心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以景为主,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