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邑南边颍水流,勒兵周武几经秋。
黄崖石古烟云合,青口山深草树稠。
百佛谩存岩畔迹,七真无复洞中游。
循良卫飒今何似,犹有高名播九州。

宁邑南边颍水流,勒兵周武几经秋。

黄崖石古烟云合,青口山深草树稠。
百佛谩存岩畔迹,七真无复洞中游。
循良卫飒今何似,犹有高名播九州。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宁邑南边颍水流
  • 宁邑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颍河是流经此地的一条河流,这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构成了诗的背景。
  • “勒兵周武”可能指的是周武王时期的军事活动,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君主,其事迹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几经秋”表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秋天通常与收获和萧瑟相关,这里可能暗示历史的变迁和季节的更迭。
  1. 黄崖石古烟云合
  • 黄崖石可能是指具有历史意义或者传说色彩的岩石,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烟云合”描绘了这些岩石被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古老的气息。
  • “古”字的使用强调了时间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1. 青口山深草树稠
  • 青口山可能是指具体某座山的名字,山上植被茂密,树木丛生。
  • “草树稠”形容山野间草木葱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通过描绘山的自然美景,诗人可能在赞美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
  1. 百佛谩存岩畔迹
  • “百佛”可能表示众多佛像,暗示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 “谩存”意为徒然存在,意味着虽然有大量的佛像,但它们的存在似乎并不持久或具有实质内容。
  • 这句表达了对佛教文化遗产的某种感慨,可能是对宗教兴衰的一种思考。
  1. 七真无复洞中游
  • “七真”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七位真人,他们通常与道教的修行和传承有关。
  • “无复洞中游”意味着这些真人不再在洞穴中修行,他们的活动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或方式上。
  • 这反映了一种文化和修行方式的转变。
  1. 循良卫飒今何似
  • “循良”意为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卫飒”可能是指卫飒这个人或者他的行为。
  • “今何似”表达了对现在道德风气的疑问或评价。
  • 这句话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社会道德风貌的关注和思考。
  1. 犹有高名播九州
  • “犹有”意味着仍然存在,尽管前面的句子可能传达了一种失落或遗憾的情绪。
  • “高名”指的是崇高的名声或声誉。
  • “播九州”意味着名声传遍整个中国,显示了诗人对于某人或某物卓越成就的认可和推崇。

译文:

宁邑南边颍水旁,周武王的兵锋历经几多春秋。
黄崖石古色古香烟雾弥漫,青口山深处草木繁盛。
无数佛陀遗留在岩石边,七位真人不再在洞中修炼。
现在的循良卫飒如何,是否还能享有那崇高的声誉?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宁邑南侧的颍河风光以及历史遗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物的评价。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古代文明的怀念和对现代变化的沉思。

诗歌的前两句“宁邑南边颍水流,勒兵周武几经秋。”设置了地点和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沉淀的氛围。这里的“宁邑”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颍水则是一个自然地理标志。周武王的勒兵周武几经秋,不仅指代了周武王时期的历史事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

随后三句“黄崖石古烟云合,青口山深草树稠。”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黄崖石、青口山都是具体的自然元素,而古烟云合、草树稠则赋予了它们以象征意义。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对象,它们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最后两节“百佛谩存岩畔迹,七真无复洞中游。”则转向了对人物的评价和思考。百佛、七真分别指涉道教中的人物或信仰,而岩畔迹、洞中游则是对这些角色活动的具象化描述。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现状的关切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结合,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其对现代的反思。通过对古代与现实的观察,诗人试图寻找历史的连续性与人性的永恒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