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潇潇怯雨声,三更起坐到天明。
小濡自合通宵湿,大厦何由不日成。
倾泻只疑天汉竭,奔流深恐地维倾。
会须万里清风至,尽扫云阴放晓晴。
【注释】
潇潇:雨声。
濡(rú):沾湿,浸润。
奔流:指洪水。地维:地理上的支撑结构,这里比喻国家的根基。
清:指清新的风。
会:一定。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者通过写自己为官清廉、正直不阿,不怕艰难险阻,敢于直谏的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抒发了自己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两耳潇潇怯雨声,三更起坐到天明。”这是第一句。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淅沥淅沥潇潇潇潇雨打窗子的声音,他害怕了。他担心这声音会把他的耳朵震聋,因此他只好起来坐在灯下苦读直到天亮。这里的“两耳”是双关语,既代指诗人的耳朵,也代指他的整个身体。“潇潇”即雨声。诗人怕听雨声,不敢听;怕听雨声而坐起,是因为雨声太吵,影响了他的读书。“三更”是深夜,也就是夜里12点以后的时间。因为雨声太大,他不得不从三更一直坐到天亮。
第二句:“小濡自合通宵湿,大厦何由不日成?”意思是说:我全身都湿透了,但只要坚持到底,我的全身也会干干的。“大厦”,比喻国家或集体。“何由”,“如何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全身都湿透了,但只要坚持到底,我的全身也会干干的。
第三句:“倾泻只疑天汉竭,奔流深恐地维倾。”意思是说:大雨滂沱而下,倾泻如注,仿佛要枯竭天上的银河,倾泻得太多,连大地上的支柱也支撑不住。“倾泻”是雨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天汉”是指天河,古代传说天河里的水是天上的银河。“地维”是指地上的支柱,这里借指国家的根基。“疑”是怀疑的意思。“倾泻只疑天汉竭”,“疑”字在这里是夸张的手法,把倾泻的雨水比作天河中的水,认为倾泻得太多,天河的水都快要干涸了。“倾泻”是雨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地维”是指地上的支柱。“倾洒只疑天汉竭”,“疑”在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认为倾泻得太多,连地上的支柱也快要倒塌了。
第四句:“会须万里清风至,尽扫云阴放晓晴。”这是最后两句。意思是说:一定要有万里的大风刮来,才能把所有的乌云吹散,让天空重新晴朗起来。“会须”是必须的意思。“万里清风至”,“至”是到达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定要有万里的大风刮来,才能把所有的乌云吹散,让天空重新晴朗起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权的精神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