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三苗叛,深劳王者师。
操兵诸将勇,转粟万人疲。
行见投戈日,还看奏凯时。
犬狼何足道,雨露本无私。
谁使三苗叛逆,深深劳烦君王的军队。
操练兵器的将领们勇武无比,但转输粮食却让百姓疲累不堪。
行将见得投戈之日,还望看奏凯时胜利的景象。
犬狼何足道?雨露本无私!
谁使三苗叛,深劳王者师。
操兵诸将勇,转粟万人疲。
行见投戈日,还看奏凯时。
犬狼何足道,雨露本无私。
谁使三苗叛逆,深深劳烦君王的军队。
操练兵器的将领们勇武无比,但转输粮食却让百姓疲累不堪。
行将见得投戈之日,还望看奏凯时胜利的景象。
犬狼何足道?雨露本无私!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古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表现的意境,态度和作者的情感等多个角度来考核,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重点把握诗句的内容要点,逐项分析。 (1) “客居连市井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连日对秋雨”中的“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贯穿于整首诗中。“客思何”,诗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这既是自然之景,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泥涂宁出户”,雨水浸湿了道路,出门已不可能;“流潦欲成河”,积水已经漫过了道路,出行更加困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秋色满平阴: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遍布整个平阴地区,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2. 秋声处处砧:秋天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如捣衣声等。 3. 离筵对衰草:离别的宴会上面对的是枯萎的草地。 4. 别路绕疏林:离别的路上围绕着稀疏的树林。 5. 白日青霄迥:形容天空非常清澈,太阳高挂于高空。 6. 红云紫极深:描绘了天空中美丽的晚霞。 7. 此行应得意:表示此次出行将会有所成就。 8.
诗句释义: 1. 良夜对床宿 - 描述在夜晚与周司训共寝的情景。 2. 清晨送子行 - 早晨,作者为儿子送行。 3. 西郊雨新霁 - 描述天气晴朗,刚刚下过雨。 4. 古道马频鸣 - 古道上,马儿不断鸣叫。 5. 执手别时话 - 在分别的时刻,两人紧握双手,交谈几句。 6. 挥鞭独往情 - 挥动马鞭,表示自己独自离去的哀伤情感。 7. 相思杳难极 - 思念之情深远无边,难以达到尽头。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整体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手法,最后结合主旨进行赏评。 “密雨洒如丝”,这两句是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密雨细密如丝的画面。“密雨洒如丝”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水密集的特点,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为下一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凉风散漫吹”,这一句是写情
久雨遣怀六首 其四 泥泞不可出,茅斋静坐时。 怀贤寻往传,课子诵新诗。 近悟柔为胜,深知巧是非。 雨声杂凉吹,萧飒发清机。 译文: 在连绵的雨中,我无法出门,只能在茅屋中静静地坐着。 我怀念贤人,寻找他们的遗训,教导孩子们诵读新的诗歌。 最近我明白了柔和胜过刚强的道理,也明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雨声夹杂着凉风,令人感觉清爽舒适,仿佛有一股清新的力量在涌动。 赏析: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二:“久雨”是说天气持续下雨,“遣怀”是说抒发内心的愁绪。“六首”是这首诗的标题,共六首,这是第二首。“常苦雨”是说秋天的天气经常下雨,天气总是阴沉。“风气早生寒”是说这种阴冷的天气很快就产生了寒冷的感觉。“小鸟投林急”,是说小鸟儿急忙飞回树林,因为天冷了,它们需要找温暖的地方躲避寒冷。“高鸿下食难”是说大雁们因为天气寒冷,食物稀少,所以很难找到食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断正误。本诗为陈广文见访时所做。首联“爱客情何厚,肩舆到所居”,是说诗人十分喜爱客人,于是用车把客人拉到了自己家。颈联“樽醪携腊蚁,盘错间春鱼”,写诗人设酒招待客人。尾联“剧谈移永昼,未儗促归途”,写诗人与客人谈得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时间,不想早些回家。 【答案】 ①“爱客”指喜欢结交朋友
注释: 久雨遣怀六首 其六: 长久的雨天让人感到忧愁,我坐在小窗前倾听雨声。灯光的影子照在孤独地吟诵上。谁能理解无边无际的道理?元同不外乎我的心。客居的心情澄净了夜的气,檐下的水流滴出清美的音韵。诗作完成之后没有人再和,思绪悠远思念更加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在久雨中的感慨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听雨,灯影、孤吟、无边道、元同心等词句,都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后四句写诗人在雨中吟诗
【注释】 发云梦二首 其二: 昔闻云梦泽,今泛楚人船。 地远烟迷树,湖平浪拍天。 南风清宪节,北斗烛龙泉。 频向中宵望,武昌何处边。 【赏析】 “发云梦二首”为作者在安陆任上所作,是一首抒情诗。前两首已见《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八,本篇与第一首同题异作。此诗写诗人在安陆任职期间,夜泊汉江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 一、二句,写诗人乘舟行至云梦泽,看到一片辽阔的水面。“昔闻云梦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元年春,由成都出峡时所作。 诗句释义: 1. 锦里: 指成都的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旧名,这里借指成都。 2. 南天外: 形容空间之广阔。 3. 中原: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的总称。此处指唐朝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 4. 北斗边: 指南方的北斗七星,古人以为天上有北极星,故以此比喻北方。 5. 乘轺(yáo): 古时候的一种轻便车辆,这里指使者或官员。 6. 孤节远:
注释: 1. 庶官:所有的官员。务割剥,忙于搜刮、剥削。 2. 不念远人穷:不关心远方的人生活困苦。 3. 羽书急:紧急的军报。羽书,古代用羽毛写书信,所以称为羽书。 4. 时兼馈饷供:时而供应给军队的食物和物资。 5. 探兵林莽密:深入山林中秘密地派遣军队。 6. 转粟水山重:转运粮食经过河流山川重重阻碍。 7. 指日:指某天。指日兵氛扫,意思是说某天战争就能结束。 8. 车书四海同
诗句释义 1 禁闼知无补:“禁闼”是指宫廷,这里指皇宫的禁卫。这里的“知无补”表示认为在宫中担任警卫没有用处,无法解决问题。 2. 江山敢惮劳:“江山”指国家的疆域或山河大地,“敢惮劳”表示有勇气面对困难和劳累。 3. 运粮民力困:“运粮”是指运输粮食,通常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民力困”指的是人民的劳动非常疲惫。 4. 讨贼将心骄:“讨贼”是指对抗敌人或叛乱分子
【注释】 火发木将燬,奸生理自危:大火燃烧起来,树木将要毁坏。奸邪的人,自己的行为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洞观千古事,深合一时为:深入地观察过去千百年的事情,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的情况。 往事既如此,来踪可更追:过去的往事已经这样了,现在的行踪又该如何追寻。 尔心徒自省,吾道欲何之:你们的心思只停留在自我反省上,我的志向却有更远大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发的感叹诗
注释: 1. 闲坐竹林内,风来见箨飘。 - 闲坐:在竹林中休息。 - 竹:竹子。 - 箨:竹笋的外皮。 - 飘:飘落。 2. 轻烟晴冉冉,凉气晚萧萧。 - 轻烟:淡淡的烟雾。 - 晴:晴朗的天空。 - 冉冉:慢慢地。 - 凉气:清凉的空气或气息。 - 晚:傍晚时分。 3. 易古还宗邵,书删却自尧。 - 易古:改变古代的事物。 - 还宗:回归正道。 - 邵:指代邵雍,一位著名的诗人。 - 书删
清晨坐在书阁里,初升的太阳照射着花林。 露水在庭院竹子上闪耀,晴天里鸟儿在树林里啼叫。 心中没有杂念纠缠,窗外没有半分尘埃侵扰。 无边无际的道理存在,悠然自得地思考更深。 注释: - 锦城寓馆八首: 此诗为其中之一。 - 其七:指这首诗的第7句。 - 坐书閤:指坐在书阁里。书阁是古代的一种藏书建筑,通常由书架、书桌和座椅等组成。 - 初日照花林:指初升的太阳照耀在花林之上,给人一种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