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鲤湖胜,仙都自彼开。
似怜幽绝处,亦向此中来。
注释:听说鲤湖的风景很美,仙都从那里开启。
似乎同情那幽静的地方,也到这里来欣赏。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诗中以“九仙洞”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九仙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闻道鲤湖胜,仙都自彼开。
似怜幽绝处,亦向此中来。
注释:听说鲤湖的风景很美,仙都从那里开启。
似乎同情那幽静的地方,也到这里来欣赏。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诗中以“九仙洞”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九仙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浮邱别墅 旧社窥丹井,开林别有天。东山留谢傅,挹袖侣群仙。 注释: - 旧社:古代的社区,这里指代过去的社会环境。 - 窥丹井:观察丹井,丹井是古代传说中炼制丹药的地方。 - 开林:打开树林,指代自然风光。 - 东山:即东晋时期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故事,谢安曾在那里与友人相聚。 - 挹袖:形容衣袖被微风拂动的样子,也暗示着一种飘逸超然的意境。 - 群仙:聚集在一起的仙人,这里用以形容谢傅等人的聚会
【注释】 清:清新,清爽。轩:窗户。掩:关闭。对:面对。清虚:清净虚无的境界。 【赏析】 首句“绕舍树扶疏”,写诗人居所四周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幽静淡雅的基调。二句“林光照道书”,点出“林光”二字,既指阳光洒满树梢,也暗示着书卷堆积如山,可见读书人勤奋好学。三句“掩关辞问字”,写诗人闭门谢客,专心攻读,与外界隔绝。四句“独坐对清虚”,写诗人独自静坐在书房内
【注释】 观窍池亭:即观窍亭,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造物藏无尽:指大自然的万物都包含着无尽的变化和奥秘,难以穷尽。 居然入静观:竟然能进入静观的境界。 池吟春草后:在春天的池边吟咏。 荷净倚□看:荷叶洁净时靠栏杆观赏。 【赏析】 此诗写观景的感受,诗人以“造物”起兴,说明自然界的万物都有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特点,从而引出自己的感受,“居然入静观”,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诗句原文: 水向壶中渌,花翻案上红。何须三百里,遥望鉴湖东。 译文: 清澈的泉水在瓶中静静流淌,红色的花朵在书桌上轻轻摇曳。何必需要走那么远的路,只要远远地眺望鉴湖的方向就可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瓶中荷花和桌上红色花朵的美丽景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水向壶中渌,花翻案上红”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完美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
注释:翠绿色的荷叶环绕着池塘,远望如同美人的伞盖,红润的面颊映入门户,真是美丽动人。 这两只瓶莲好像在互相对话,应该是水神的女儿吧。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瓶莲的美丽姿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首句“翠盖环池远”描绘了湖中荷叶环绕,宛如一顶绿色的伞盖的景象,形象生动。次句“红妆入户妍”则描绘了瓶莲花朵艳丽如人,仿佛是美人进入家门一般。最后一句“双双疑解语
注释: 闻莺:听到黄莺叫声。啭:鸟叫声,婉转。觉声初熟:声音听起来已经熟悉。迁看羽渐高:观察着它那羽毛逐渐长高。欲飞还绕树:想飞又绕着树不飞。似为惜春劳:好像在为惜春而劳苦。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黄莺的习性,通过黄莺的活动来表达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闻莺”,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闻莺”二字。次句写莺儿叫声已熟,三句写其羽毛长高,四句写其盘旋不去,五句写其似乎在为惜春而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