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衣冠委草莱,危亭高处海门开。
云霞都邑雄中国,月露轩窗逼上台。
春梦已随流水去,寒潮空领夕阳来。
小楼题画因惆怅,岂独昆明有劫灰。
诗句解释
1 南渡衣冠委草莱,危亭高处海门开:
- “南渡”:指的是南宋南迁至建康(今南京)的历史事件。
- “衣冠”:指士大夫的衣冠,即文人、学者。
- “委草莱”:比喻他们被遗忘或失去地位。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海门”:指钱塘江边,象征开放和自由。
- 云霞都邑雄中国,月露轩窗逼上台:
-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和霞光,常用来比喻壮丽的景象。
- “都邑”:城市。
- “雄中国”:形容都城(杭州)的壮丽和繁荣。
- “月露轩窗”:用月夜的月光映照在轩窗上,形容景色美丽而幽静。
- 春梦已随流水去,寒潮空领夕阳来:
- “春梦”:春天的梦境,这里可能比喻逝去的美好时光。
- “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寒潮”:冬季的寒流。
- “夕阳”:日落的景象。
- 小楼题画因惆怅,岂独昆明有劫灰:
- “小楼”:指诗人居住的小楼。
- “题画”:在画上题诗。
- “惆怅”:感到悲伤或不满。
- “劫灰”:佛教用语,指佛教徒认为的世界末日,比喻灾难或不幸。
译文
南渡时期,士大夫的衣冠被遗忘在荒野之中,只有那座高楼的亭子仍然矗立在钱塘江边,迎接着海风。天空中的云霞和城市的壮丽都展现了中国的繁华,而夜晚的月光和轩窗上的露珠则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的梦境已经随着流水逝去,而寒冷的潮水又带来了夕阳的余晖。诗人在这小楼上题诗,心中不免感到一丝凄凉。难道只有昆明才有这种灾难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江边的景象,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南渡时期士大夫的衣冠被遗忘与钱塘江边的高楼亭子的坚守,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