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声断泣龙君,撼树蚍蜉谩作群。
一代春秋尊正统,两朝冠冕在斯文。
他年有约寻圆泽,后世何人识子云。
旧业门生今几在,下车空拜马陵坟。

【注释】

《挽铁崖先生》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抒发了对铁崖先生的追思,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后人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铁崖先生的追忆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首联“玉笙声断泣龙君,撼树蚍蜉谩作群。” 描绘了铁崖先生逝世的场景:当玉笙声停止,仿佛在哭泣;而那些蚍蜉(即蚂蚁,比喻小人)则妄图撼动大树。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铁崖先生的高洁品质和崇高地位。他不仅是一代宗师,更是正统思想的代表。他的离去让后人感到无比惋惜。

第二联“一代春秋尊正统,两朝冠冕在斯文。” 进一步强调了铁崖先生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都成为了后世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同时,他也是一位两朝的官员,见证了两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这一联不仅赞美了铁崖先生的伟大成就,也表达了对他智慧和才能的敬佩。

第三联“他年有约寻圆泽,后世何人识子云?” 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能再次找到圆泽先生,继续学习他的智慧和教诲。同时也担忧自己的后辈们是否能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代宗师,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传承的关切,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第四联“旧业门生今几在,下车空拜马陵坟。” 则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虽然自己已经不再从事教育工作,但仍然怀念那些昔日的学生。现在,每当自己下车时,都会想起马陵这个地方,那是曾经教书育人的地方。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揭示了教育的艰难和挑战。

这首诗通过对铁崖先生的追忆和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