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亦对前溪,入亦对前溪。
自郎出门去,桃花归路迷,止见杜鹃啼。

《前溪歌三首其二》是明代诗人黎景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出亦对前溪,入亦对前溪。

【注释】

  1. “出亦”和“入亦”都面对着前溪,形容无论出去还是进来,目光都停留在那清澈的溪流上。
  2. “自郎出门去”:这里的“郎”指的是男子,指男子离开家门。
  3. “桃花归路迷”:因为桃花盛开,所以回家的路变得难以辨认。
  4. “止见杜鹃啼”:只听见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作者看到的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反差,杜鹃鸣叫声让人心生哀愁。
  • 自郎出门去,桃花归路迷,止见杜鹃啼。

【译文】
男子离家后归来的路上,满眼都是盛开的桃花,却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只有杜鹃在耳边不停地啼叫着,让原本就伤感的心情更加沉重。

  • 赏析:
  1.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思念丈夫的诗作。通过描述女子在家门前面对溪流的情景,表达了她对丈夫外出后的思念之情。
  2. 诗中的“桃花”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女子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等待丈夫归来,但最终丈夫却因故离去,留下女子独自面对美丽的景色而感到迷茫和孤独。
  3. 诗中的女子通过杜鹃的啼叫声,传达了她内心的哀伤和不舍,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情感变化。
  4. 此诗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将杜鹃比作妻子,通过其啼叫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苦和期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展示了女子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对丈夫的深情。
  5. 从结构上看,此诗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开头两句点明题意,中间两句展开情感,结尾两句总结全文,使得诗歌整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6. 在语言运用上,此诗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7.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开穿乱漫下”和“止见杜鹃啼”,分别描绘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8. 此诗不仅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前溪歌三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上,此诗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