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名长雄,小儿名石官。
大儿始读书,问义生波澜。
小儿恒索食,或啼或即欢。
昨日我出门,蜀茶花未残。
大儿立花下,嘿嘿众相看。
问言将儿去,掉头作语难。
小儿去索食,与食且未阑。
我母语我行,吉行毋盘桓。
恐渠乱牵衣,遂已出江干。
次江西忆大儿小儿偶然成诗
我大儿子名长雄,小儿子名石官。
我大儿子开始读书,问义生波澜。
我小儿子经常索食,或啼或即欢。
昨日我出门时,蜀茶花尚未凋残。
我大儿子站在花下,嘿嘿众相看。
问我将儿子带去,掉头作语难。
我小儿子去索食,与食且未阑。
我说话我行走,吉行勿盘桓。
恐怕他乱拉衣摆,遂已出江干。
注释:
- 大儿:指我的儿子。长雄:我大儿子的名。
- 小儿:指我的女儿。石官:我小女儿的名。
- 始:开始。读书:开始学习。
- 问义:询问道理,引申为探讨问题。生波澜:引发思考,产生波动。
- 恒索食:经常索取食物。
- 掉头:转身,掉转方向。作语:说话。
- 嘿嘿:笑声。众相看:众人围观。
- 言将儿去:告诉我要将儿子带走。
- 掉头作语难:转身说话很困难。
- 小儿去索食,与食且未阑:我小儿子去索取食物,还没吃完。阑(lan完):结束。
- 我母语我行:我说话我行动(即不停留)。
- 吉行毋盘桓:吉祥地行走,不要徘徊。盘桓:徘徊、逗留。
- 恐渠:害怕它。渠:代词,指小孩。
- 遂已出江干:于是已经离开了江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家乡江西时写给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信中的一节,通过对比两兄弟的不同行为,表达了对孩子们成长的关注和期望。首句直接点明“次江西忆大儿小儿”,说明这封信是在诗人离开江西后写给他的两个儿子的。接着诗人描述了大儿子和二儿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通过对比,突出了大儿子的成熟稳重与二儿子的活泼好动。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作为榜样,告诉孩子们要积极进取,不要过于沉迷于玩耍,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既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的深深关爱,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