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殿春开祀礼成,青林列炬散公卿。
啼猿不尽垂胡恨,班马惟闻隔涧声。
陶器应当流水设,野田还想历山耕。
泰陵又长新松柏,洒泪苍崖夕照明。
【注释】
陵:帝王的坟墓。次:临。温民怀见赠韵:诗人在祭祀时,温县的百姓们怀着对先祖的怀念之情,送来了诗作以示悼念。见赠:赠送。语出《左传·隐公五年》:“子见南子,召申公不至……请见之,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与,畏其死乎?’乃见之。书曰‘郑昭忠信,宋辟为善,越王勾践能亲射御,不忘困辱,必欲存君,请解衣衣之,与之同舟而济,度则相从,不及则退,我亦不行,乃释左骖,与之俱止。‘今虽未得当书,所受之施,已不啻此矣。”温民以诗相遗,表达了对诗人的同情和怀念。
寝殿春开祀礼成:寝殿中春天已经盛开,祭祀礼事已经完成。
青林列炬散公卿:青翠的树林中燃起的火炬如同照亮了公卿们的仪仗。
啼猿不尽垂胡恨:啼叫的山猿声声不绝于耳,让人联想到北方边塞传来的战乱之苦。
班马惟闻隔涧声:班马(斑马)只有远远地听见它在涧谷中奔腾而过的声音。
陶器应当流水设:陶器应该摆放在流动的水旁,以便清洗。
野田还想历山耕:野外的田野还想着去那历山耕种。
泰陵又长新松柏:泰山上又长出了新的松树和柏树。
洒泪苍崖夕照明:在苍凉的山峰上洒下自己的泪水,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前六句写祭祖,后六句写吊古,抒发作者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
“寝殿春开祀礼成,青林列炬散公卿。”寝殿中的春风已经盛开,祭祀礼仪已经圆满结束。青翠的树林间点着的火炬照亮了公卿们的仪仗。
“啼猿不尽垂胡恨,班马惟闻隔涧声。”啼叫的山猿声声不绝于耳,让人联想到北方边塞传来的战乱之苦。班马只有远远地听见它在涧谷中奔腾而过的声音。
“陶器应当流水设,野田还想历山耕。”陶器应该摆放在流动的水旁,以便清洗。野外的田野还想着去那历山耕种。
“泰陵又长新松柏,洒泪苍崖夕照明。”泰山上又长出了新的松树和柏树,直到天明都在那里洒下自己的泪水。
此诗通过祭祖的场景来表达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