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峰顶立斜阳,指点方隅认故乡。
山势北来蟠地远,雁行南去绕天长。
寒溪周折泉逾碧,霜树萧森叶尽黄。
俯仰乾坤无限意,百年勋业愧堂堂。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千寻峰顶立斜阳”,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峰之巅,远眺远方的景象。千寻,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端;峰顶,指的是山顶;斜阳,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情景。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的情景,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第二句“指点方隅认故乡”,则写出了诗人在山巅上,指点着周围的土地,仿佛是在寻找自己真正的故乡。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山势北来蟠地远”,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气势。山势,指的是山峰的形状或走向;北来,表示山峰是从北方过来的;蟠地,意味着山脉蜿蜒曲折,仿佛是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远,则是指山脉的延伸距离之远。这一句写出了山峰的高耸、蜿蜒和深远,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
第四句“雁行南去绕天长”,则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雁行,指的是成群的大雁飞行的队列;南去,表示大雁向南飞翔;绕天长,则是指在天空中飞行的大雁,仿佛是在围绕天空飞行。这一句写出了大雁南飞的壮观景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五句“寒溪周折泉逾碧”,则是描绘了寒溪中的泉水清澈见底的景象。寒溪,指的是冰冷的溪流;周折,表示曲折迂回;泉逾碧,则是指泉水清澈透明,仿佛是碧绿色的宝石。这一句写出了寒溪的清凉与清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
第六句“霜树萧森叶尽黄”,则是描绘了树木上的霜花和落叶的景象。霜树,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树木;萧森,表示荒凉萧瑟;叶尽黄,则是指树叶已经完全变黄凋落。这一句写出了树木上的霜花和落叶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慨。
最后一句“俯仰乾坤无限意,百年勋业愧堂堂”,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感叹和自省。俯仰乾坤,指的是抬头低头,观察整个世界;无限意,则是指无限的意境和思绪;百年勋业,表示诗人一生的功绩;愧堂堂,则是指愧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或事。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反思和自责。
这首诗通过对山峰、大雁、寒溪、霜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诗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