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残岁夜不止,茅屋哭声愁满耳。
野人篱落少炊烟,时向山樊拾荆杞。
连年荒歉困征求,富者卖田贫卖子。
府帖催科减折收,县家督责严驱使。
左江征戍半未归,老稚何人托生死。
陇上方嗟旧业荒,仓中催纳新粮起。
里胥乘势横索钱,升斗不容相汝尔。
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
昨朝复闻贼近村,贾客渔翁五路奔。
白昼鸣锣向墟市,黄昏上屋攫鸡豚。
吁嗟往岁多馀积,今岁辛勤饭不得。
父老犹思弘治时,乐岁官清无盗贼。
南国书生破褐寒,临风三叹益悲酸。
尺书不得干明主,何日苍生有环堵。
迎新履庆在明朝,残岁萧条泪如雨。

【注释】:

  1. 北风残岁夜不止,茅屋哭声愁满耳:北风呼啸,寒冷的冬天夜晚漫长无休,我听着屋里传来的哭声,心中充满了悲伤。
  2. 野人篱落少炊烟,时向山樊拾荆杞:野外的人很少看到炊烟升起,他们常常下山去采集荆杞等野生植物来食用。
  3. 连年荒歉困征求,富者卖田贫卖子:多年来收成不好,农民们生活困苦,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田地和子女以求生存。
  4. 府帖催科减折收,县家督责严驱使:官府下发文书催促赋税,征收的方式更为严苛,百姓们被逼得无法承受。
  5. 左江征戍半未归,老稚何人托生死:在左江地区服役的士兵一半还没有回来,老弱病残的人们又该如何度日?
  6. 陇上方嗟旧业荒,仓中催纳新粮起:陇上地区的人们感叹着他们的旧产业已经荒芜,而仓库里又催缴着新的粮食税款。
  7. 里胥乘势横索钱,升斗不容相汝尔:里胥借着朝廷的名头横行霸道地索要钱财,即使是一升一斗的粮食也不允许你们还价。
  8. 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就连孤独无助的女子也被派去买丝织品,以免她们在乡里大声哭泣抱怨。
  9. 昨朝复闻贼近村,贾客渔翁五路奔:昨日早上又传来贼寇逼近村庄的消息,商贩渔民们纷纷逃离家乡。
  10. 白昼鸣锣向墟市,黄昏上屋攫鸡豚:白天商人敲着锣在街上叫卖商品,晚上则爬上屋顶抢夺家禽家畜。
  11. 吁嗟往岁多馀积,今岁辛勤饭不得:叹息去年还有剩余的积蓄,今年却辛苦劳作却吃不饱。
  12. 父老犹思弘治时,乐岁官清无盗贼:父老乡亲们怀念着弘治时期的安宁,那时候官府清廉,人民安居乐业,没有盗贼侵扰。
  13. 南国书生破褐寒,临风三叹益悲酸:南方的书生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寒风中颤抖,面对此景不禁感慨万千,更加悲从中来。
  14. 尺书不得干明主,何日苍生有环堵:书信都无法传达给明君,何时才能让老百姓拥有安稳的住所呢?
  15. 迎新履庆在明朝,残岁萧条泪如雨:期待明天能迎来好消息,但在这寒冬腊月里,我却泪水纵横如同雨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冬日里的农村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治理状况的忧虑。
诗的开头描述了北风凛冽、茅屋哭声不断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农民们在荒年里的生活状态:他们缺乏炊烟、只能下山采集野菜果腹;官员催税、逼迫农民卖田鬻儿;甚至有些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流浪异乡。这些描述都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国家的剥削。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农民苦难的描写上,而是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担忧。他感叹道:“昨朝复闻贼近村,贾客渔翁五路奔。”这表明盗贼的威胁仍然存在,而官府的腐败更是让农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状况的深刻认识。
诗人还通过描绘农民们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他写道:“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这表明农民们被逼无奈只能卖掉自己的丝麻,这让他们生活在痛苦之中。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致描绘和对国家治理状况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