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共酌卧莓苔,灯市才收花又开。
皓首屡承同社约,青毡犹记隔江来。
𣆀翁抱道真空世,白也言诗独擅才。
欲把渔竿销蔗影,中阿堂畔有高台。

注释:

  1. 山亭共酌卧莓苔:在山亭中饮酒,醉卧在长满青苔的石上。
  2. 灯市才收花又开:元宵节过后,市场上的花又重新盛开。
  3. 皓首屡承同社约:年已老迈,还多次与朋友相约。
  4. 青毡犹记隔江来:记忆中,那片青色的毡子来自对岸。
  5. 𣆀翁抱道真空世:𣆀翁(即陶渊明,字元亮)抱着大道,超脱世俗纷扰。
  6. 白也言诗独擅才:李白说他自己擅长诗歌。
  7. 欲把渔竿销蔗影:想要收起渔竿,去除甘蔗的影子。
  8. 中阿堂畔有高台:中阿堂边上有一个高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在春社聚会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聚会的情景:他们一同在山亭里饮酒赏春,醉卧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而元宵节过后,市场上的鲜花又重新盛开了。后两句写自己与朋友们的交往情况,表达了诗人晚年仍不忘与朋友欢聚一堂的心愿。

诗的前两句“山亭共酌卧莓苔,灯市才收花又开”,描绘的是聚会的场景。诗人邀请朋友们来到山亭中饮酒赏春,他们一起喝酒、赏花、醉卧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这里的“山亭”指的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邀请朋友来这里聚会,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而“灯市才收”则暗示了春天已经过去,元宵节过后,市场上的鲜花又开始盛开。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表现了作者与朋友们的友谊。

后两句“皓首屡承同社约,青毡犹记隔江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他感叹自己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仍然多次与朋友们相约,共同饮酒赏春;他还记得那个曾经来自对岸的朋友,心中充满感慨。这里的“皓首”指的是年老的头发,而“青毡”则是指古代的一种高级官员所穿的毡制鞋履,象征着尊贵的地位。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展现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𣆀翁抱道真空世,白也言诗独擅才”,则是诗人对自己和朋友们的评价。他认为陶渊明(𣆀翁)抱着大道,超脱世俗纷扰;而李白(白也)则说他擅长诗歌。这里,诗人将陶渊明和李白相提并论,既赞美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又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的两句“欲把渔竿销蔗影,中阿堂畔有高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想收起渔竿,去掉甘蔗的影子,去中阿堂边的高台上看看远方的风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他希望可以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聚会的场景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赞美了陶渊明和李白的才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