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河梁别,惊尘失雁行。
宦游多慨感,君至有辉光。
物润班班雨,天晴夜夜霜。
汉廷还汲黯,犹自重淮阳。

【解析】

此诗为赠别之作。首联写别时之景,颔联点出别后之感。颈联、尾联则从对方落笔,写自己对耿侯的祝愿和期待。

译文:

年老体衰的时候,在河中桥头告别了耿侯,惊飞的尘土使雁群失散了行踪。

你宦游在外多有感慨,耿侯来到,定会有所作为,光耀门庭。

物润如油的班班细雨,天晴似洗的夜夜霜雪。

汉朝的汲黯还重用于淮阳郡,我虽已退隐仍自重于淮阳。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耿侯送别而作,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感情真挚,意脉流畅。

“晚岁河梁别”,开篇即直抒胸臆,点明送别的地点与时间,也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耿侯。“晚岁”,指晚年,暗示着送别时的悲凉;“河梁”是古人送别之地,也是诗人常吟咏之所。这里,以送别之地起兴,既表明了诗人送别耿侯的具体地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别”,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从实的方面看,是诗人因送别而产生的一种伤感之情;从虚的方面看,则是诗人因不忍离别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

“惊尘失雁行”,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是诗人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惊尘”,是说送别之时,尘土飞扬,人烟渺茫,一片荒凉。“失雁行”,是说在这种景象下,原本应相随而行的雁阵却突然失散了。这一联,既是写实,又含寓意。一方面,它写出了诗人送别耿侯时所见所感的荒凉景象;另一方面,它寓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仕途失意的感慨。

“宦游多慨感”,这是第二联的重点,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宦游”,是说自己在外做官,漂泊不定。“多”,是次数多的意思。“慨感”,是感慨悲伤。这两句是说:由于宦游在外,所以有很多感触和悲伤。“多”字在这里强调了诗人宦途的艰辛和坎坷。“君至有辉光”,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回答。“君”,指的是耿侯。“辉光”,是光彩夺目的意思。这一句是说:你的来临一定会给我带来光彩和荣耀。言外之意,是在安慰自己不要过于忧伤失落。这一句中的“君”和“光光”两个词,都带有典故色彩。这里的“光光”,典出《庄子•逍遥游》中庄周梦为蝴蝶的故事。后来,“光光”被用来比喻才学卓越,名满天下。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到来一定可以给我带来光彩和荣耀。

接下来的两联是从对方落笔,写自己对耿侯的祝愿和期待。这两联都是以物比人的写法。“物润班班雨,天晴夜夜霜。”这句的意思是:物润如油的班班细雨,夜夜霜雪。这两句是说:天气晴朗时,夜晚也会下霜;物润如油的班班细雨,白天也会下雨。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现象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自己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汉廷还汲黯,犹自重淮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汉朝的汲黯还重用于淮阳,我虽然已经退隐但仍自重于淮阳。这两句是说:汉朝的汲黯尚能被重用,而我虽然没有像他那样得到重用,但依然很看重自己曾经获得过的地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耿侯的祝贺,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答案】

迟暮河梁分袂处,惊尘失雁行无据。宦情多慨感君临,来日辉光期勿负(《赠耿郡伯》)

【译文】

在晚年河梁分别的地方分手,惊飞的尘土使雁群失散了行踪。你在异地漂泊有许多感触和悲伤(《赠耿郡伯》)。你的到来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光彩和荣耀。天气晴朗时,夜晚也会下霜;物润如油的班班细雨,白天也会下雨。汉朝的汲黯尚能被重用,而我虽然已经退隐但仍自重于淮阳(《赠耿郡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