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使平复无咄唶,范增怒发疽背迫。
荀偃中军头若疡,仲由结缨能正色。
倘若遇生可无踣,或云方技难远绩。
小道恐泥诚下策,吾闻圣人至仁泽。
昆虫草木犹爱惜,痈疽瘠环行或逆。
宣尼于艺谅靡责,不然牛医之儿与剑客。
安得升堂衣逢掖,徐生高艺真奇特。
安常守分心自适,僻居远人人不识。
立身端谨众所择,仁王至恩深且奭。
俾归故乡悦亲戚,济人为心可医国,重之不异连城璧。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戎医徐文显,表达了对徐文显的赞美之情。
首句“立使平复无咄唶”意为:你能够立即让病人恢复平静,没有怒斥之声。这里的“咄唶”是愤怒的意思。
次句“范增怒发疽背迫”意为:项羽的范增因愤怒而背上生疮。这里用典指范增在楚汉战争中因项羽的怒火而病逝。
第三句“荀偃中军头若疡”意为:荀偃担任中军头领时,就像得了痈疽一样痛苦。这里的“荀偃”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林父之子、荀会之弟,曾参与晋楚鄢陵之战,因功为中军帅。
第四句“仲由结缨能正色”意为:孔子弟子仲由(子贡字)以结缨自持,保持庄重的态度。这里用典指仲由的正直品质。
第五句“倘若遇生可无踣”意为:如果遇到一个能够治愈的病人,就不必担心他的跌倒。这里的“踣”是跌倒的意思。
第六句“或云方技难远绩”意为:有人认为医术高超难以流传很远。这里的“方技”是指医术或技术。
第七句“小道恐泥诚下策”意为:但小道可能成为不诚实行为的借口,这是下策。这里的“小道”是指小道或邪门歪道。
第八句“吾闻圣人至仁泽”意为:但我听说圣人的恩泽最广。这里的“圣”是指圣人或圣贤。
第九句“昆虫草木犹爱惜”意为:连昆虫和草木都得到了爱护。这里的“昆虫草木”是指自然界中的小生物或植物。
第十句“痈疽瘠环行或逆”意为:痈疽病虽然可怕,但有时也会好转。这里的“痈疽”是指痈疽病,即皮肤感染性疾病,俗称“烂疮”。
第十一句“宣尼于艺谅靡责”意为:孔子对技艺方面的事情从不责备他。这里的“宣尼”是指孔子,“艺”是指技艺或技能。
第十二句“不然牛医之儿与剑客”意为:否则,就是兽医的孩子也不如剑客。这里的“牛医”是指兽医,“剑客”是指剑客,即武士。
第十三句“安得升堂衣逢掖”意为:怎样才能登上堂屋穿上官服呢?这里的“升堂入室”是指学问或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十四句“徐生高艺真奇特”意为:徐生的高超技能真是太奇特了。这里的“高艺”是指高超的技能或技艺。
第十五句“安常守分心自适”意为:安常守分是指安于现状,遵守本分,保持心态平和。这里的“分”是指本分或职责。
第十六句“僻居远人人不识”意为:远离尘嚣隐居在偏僻的地方,人们并不认识他。这里的“僻居”是指隐居,“人”是指人们。
第十七句“立身端谨众所择”意为:端正自己的行为,谨慎地处理事物,这是众人所选择的。这里的“端谨”是指端正严谨。
第十八句“仁王至恩深且奭”意为:仁王皇帝对他的恩情很深,而且非常尊贵。这里的“王”是指国王,“奭”是指尊贵的意思。
第十九句“俾归故乡悦亲戚”意为:使他回到故乡,使亲戚高兴。这里的“俾”是指使动词,使动的意思。
第二十句“济人为心可医国”意为:帮助别人也是治疗国家的办法。这里的“济”是指救助或帮助他人,“医”是指治疗或治愈。
第二十一句“重之不异连城璧”意为:重视他就像重视一座城池一样。这里的“重”是指重视,“连城璧”是指连接城墙的宝壁,形容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