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且作会稽樵,担在肩头斧在腰。
出谷每烦明月送,入山何待白云招。
松深湿翠沾书卷,花近晴香扑酒瓢。
千载荣归怜去妇,低回羞过覆盆桥。
【注释】
买臣: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会稽:古地名,今浙江上虞、鄞县一带。樵:指打柴。明月送:指月亮在夜晚照亮回家的路。白云招:指白云在山中招引行人。松深湿翠沾书卷:指山中松树茂盛,枝叶繁茂,覆盖了书卷,使人感到潮湿。花近晴香扑酒瓢:指花香四溢,飘散到酒壶中,使酒有香味。千载荣归怜去妇:指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人们同情他离开妻子的不幸。覆盆桥:传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被迫分离时经过的一座桥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司马相如赴封地途中所经山水景色的七言律诗。
“家贫且作会稽樵”,首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地。司马相如因才高而得武帝赏识,被召为郎官,后任武骑常侍。由于受汉武帝的猜忌,被免官家居。本诗写的是他隐居期间的一次远游。
“担在肩头斧在腰”,写他担柴归来的情景,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辛勤劳作的樵夫形象。
“出谷每烦明月送,入山何待白云招”二句,以拟人手法写景抒情,生动地写出诗人在山水中的感受。“明月送”与“白云招”是两个互文的比喻,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
“松深湿翠沾书卷,花近晴香扑酒瓢”。这两句写到了诗人在山中所见之景,也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松深湿翠”写出了松树的茂盛,“花近晴香”写出了花的香气。“沾书卷”和“扑酒瓢”,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
“千载荣归怜去妇”,这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引出了全诗的主题——对爱情的追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段佳话。“低回羞过覆盆桥”,则是对这段佳话的概括,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美好爱情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中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