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方如晋,还家复入秦。
音书徒属望,灯火自相亲。
草色连朝改,砧声向晚频。
那堪千里外,犹有未归人。

诗句释义

1 “为客方如晋,还家复入秦。”:这里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晋地),回到故乡(秦地)的感慨。”如”表示类似、仿佛,”方”是刚刚、刚的意思。整句意为刚刚像在晋地一样,现在又要回到秦地。

  1. “音书徒属望,灯火自相亲。”: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属望”指的是盼望、期待,”灯火”代表家的灯光,”自亲”则是指家人之间的亲近。整句意为只盼望着远方家人的消息,而家中的灯光也显得格外温暖。

  2. “草色连朝改,砧声向晚频。”:这里的“草色”指草地的颜色,可能是指草原或田野;”连朝”表示连续几日,”改”有变化之意。”砧声”指捣衣的声音,可能与古代妇女用布做的衣服有关。这句话描绘了季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变。

  3. “那堪千里外,犹有未归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那堪”表示难以忍受,”千里外”指的是相隔甚远的地方。整句意为怎能忍受离别之苦,还有未归家的人。

译文

初离家时如同晋地的游子,归家后又回到了秦地。
期盼的信件只希望它能够传来讯息,家中的灯火也显得特别温馨亲切。
草原的颜色已经几日改变,晚上的捣衣声不断响起。
怎能忍受千里之外的距离,还有那些未归家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旅居经历来表达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以晋地比喻自己的新环境,再句以秦地回照自己旧居地,表现了诗人对两个不同地方生活的适应和接受。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家中的景象以及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家人和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无法忍受离别的痛苦以及对家人的牵挂,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