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面疑从水面分,丹崖碧树气氤氲。
关开石窦深衔月,岩卷晴湍半入云。
池涌金莲浮石出,笛横洞口隔溪闻。
欲将一笠烟霞老,常伴山中麋鹿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游浮渡 **
山面疑从水面分,丹崖碧树气氤氲。
关开石窦深衔月,岩卷晴湍半入云。
池涌金莲浮石出,笛横洞口隔溪闻。
欲将一笠烟霞老,常伴山中麋鹿群。
译文
山的面貌仿佛是从水面上分割出来的,红红的崖壁和绿色的树木在雾气中弥漫着。
关开后石头洞穴深深藏着月亮的光芒,岩石卷起的流水一半进入了云端。
池水涌动像是金色莲花浮出水面,笛声横过洞口隔着溪流传来。
我打算带着一顶斗笠在这烟霞中度过一生,常常陪伴着山里的麋鹿群。
注释
- 游浮渡:即游历浮渡,可能是某个地名或景点。
- 山面:指山的正面。
- 丹崖碧树:红色崖壁与绿色树木,形容景色美丽。
- 氤氲:形容雾气浓厚。
- 关开:可能是指山中的某个入口或通道。
- 石窦:指山中的石洞。
- 月:月亮。
- 岩卷:岩石卷曲的样子。
- 晴湍:清澈的急流。
- 金莲:这里指水中的莲叶。
- 笛横:指横吹的乐器(如笛子),可能是指某种乐音。
- 隔溪闻:隔着溪流也能听见。
- 一笠:一顶斗笠。
- 烟霞:指云雾和彩霞。
- 山中:指山林之间。
- 麋鹿群:指山林中麋鹿成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浮渡山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首联用“山面”和“丹崖碧树”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和山景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颈联转向了水中的景观,金莲般漂浮的水草和半入云的流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尾联则以诗人自己的愿望收尾,表达了他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