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
芳草欣道侧,百卉皆郁蔚。
乘兴快登临,好风袭我襟。
濯足清流下,晴山转绿深。
不见樵父过,但闻牧童吟。
寺远忽闻钟,杳然入林际。
声荡白云飞,谁能窥真谛。
真谛不能窥,好景聊相娱。
相娱那几何,景逝曾斯须。
胡不自结束,入洛索名姝。
越旬日复同孙爱游桃源涧
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
芳草欣道侧,百卉皆郁蔚。
乘兴快登临,好风袭我襟。
濯足清流下,晴山转绿深。
不见樵父过,但闻牧童吟。
寺远忽闻钟,杳然入林际。
声荡白云飞,谁能窥真谛。
真谛不能窥,好景聊相娱。
相娱那几何,景逝曾斯须。
胡不自结束,入洛索名姝。
【注释】
- 旬日:十天。
- 桃源涧:位于洛阳的桃源寺附近,是唐代诗人李白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
-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草木长:花草树木茂盛。
- 林泉:山林中的泉水。淑气:美好的气息。
- 芳草:芳香的草地。欣:喜悦。
- 郁蔚:繁茂的样子。
- 乘兴:兴致勃勃。快登临:高兴而迅速地登上高处。
- 清风拂面:凉爽的风轻轻拂在脸上。
- 清流下:清澈的溪水流淌下来。
- 晴山转绿深:晴朗的天空映衬着山色,显得更加绿意盎然。
- 樵父:打柴的人。过:经过。
- 牧童吟:放牧的孩子们在唱歌。
- 寺远:远处的寺庙。杳然:隐约的样子。
- 声荡:声音传得很远。
- 白云飞:白云飘动。
- 真谛:佛教中最高的真理,这里指诗的境界或诗意的境界。
- 好景聊相娱:美景令人愉悦。
- 相娱:互相娱乐。那几何:能有多少呢?
- 景逝:景色消逝。曾斯须:过了很短的时间。
- 自结束:自己收拾行装。结束:结束行程,返回原地。
- 入洛:前往洛阳,古时以洛阳为都城,因此也泛指去洛阳。索名姝:寻找美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游玩桃源涧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首句“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描绘了春天里草木生长的景象和清新的气息。接下来四句“芳草欣道侧,百卉皆郁蔚。乘兴快登临,好风袭我襟”分别描写了芳草、花朵和春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欣赏。
中间八句“濯足清流下,晴山转绿深。不见樵父过,但闻牧童吟。寺远忽闻钟,杳然入林际。声荡白云飞,谁能窥真谛。真谛不能窥,好景聊相娱。相娱那几何,景逝曾斯须。”则是对桃源涧周围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树木、鸟儿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胡不自结束,入洛索名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和期待,希望他们一同前往洛阳寻找美女,享受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豪迈的个性和对友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