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昔称险,横流多怪石。
参错列牛马,廉利侔剑戟。
篙工惯习水,祷赛资神力。
前后互招呼,分寸恐或失。
激荡轰雷鸣,沫流飞雪白。
谛观毛发竖,一命试轻掷。
逶迤过水口,滩尽溪流碧。
棹歌发清响,贳酒娱西夕。
患至虑烦纡,险过事愉怿。
物理固其然,临流长太息。
【注释】
过水口:地名,在今江西铅山。
建溪:指信江上游的一段,建溪水口是其入海口。
横流:水流曲折。
参错:错杂、参差不齐的样子。列牛马:形容石头众多。
廉利:锋利,这里形容水流快。侔(móu):相等。
篙工:撑船的人。
祷赛:祈祷和祭拜,以祈求平安。
分寸:尺度、程度。恐或失:担心失去平衡。
轰雷:雷声轰鸣。
沫流:水花飞溅的水波。
谛观:仔细观察。
轻掷:轻轻抛投。
逶迤(wēi yí):曲折延伸的样子。
棹歌:船桨声作的歌曲。清响:悦耳的声音。
贳酒:赊欠酒喝。娱西夕:娱乐于夕阳之下。
患至:祸事到来。虑烦纡:忧虑烦闷。
险过:危险度过。事愉怿:事情令人愉悦。愉怿:愉快高兴。
物:自然规律。固:本来如此。物理:自然规律。
长太息:深深地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过水口的诗。诗中描绘了水口一带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以及作者的感受。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一句“建溪昔称险,横流多怪石”写过水口的自然景观。诗人用“昔称险”和“横流多怪石”来描述建溪水口的自然特点,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惊叹,也展示了过水口的独特魅力。
第二句“参错列牛马,廉利侔剑戟”进一步描绘了水口的景象。这里的“参错”、“廉利”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交错、错综复杂以及锋利快速的意思。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描述,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水口处石头错落有致、水流湍急如剑戟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
第三句“篙工惯习水,祷赛资神力”则转向了人文活动。这里的“篙工”指的是撑船的人,而“祷赛”则是祈求神灵保佑的活动。诗人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当地人与水口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前后互招呼,分寸恐或失”则进一步强调了过水口时的紧张氛围。这里的“前后”可能指的是船只行进的方向,而“分寸”则是指船只行驶的距离或速度。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在过水口时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控制好船只的速度以免失控的情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五句“激荡轰雷鸣,沫流飞雪白”则描绘了船只经过水口时的景象。这里的“激荡”表示水流湍急,而“沫流飞雪”则是形容水流飞溅如同雪花一样洁白。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水花四溅的场景之中。
第六句“谛观毛发竖,一命试轻掷”则进一步刻画了过水口时的情景。这里的“谛观”表示仔细观察,而“毛发竖”则形容人因恐惧或激动而全身毛发竖起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描绘,成功地表现了人们在过水口时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所带来的震撼。
第七句“逶迤过水口,滩尽溪流碧”则描述了船只继续前行的情况。这里的“逶迤”表示曲折延伸的样子,而“滩尽溪流碧”则描绘了河流两岸景色的美丽。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描绘,成功传达了过水口后继续前行的美好感受,给人以希望和期待。
第八句“棹歌发清响,贳酒娱西夕”则转向了人文交流。这里的“棹歌”指的是船夫唱歌,而“贳酒娱西夕”则是借酒消愁、娱乐自己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描绘,展示了人们在过水口后的放松和娱乐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第九句“患至虑烦纡,险过事愉怿”则再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患至”表示祸事到来,而“虑烦纡”则表示担忧烦闷。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的对比,成功地表达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的态度,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过水口这一自然景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的关怀,传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