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炎歊净,轻阴匝柳堤。
津亭流乱水,辙迹陷深泥。
馀润宁翻井,荒原尽举犁。
农家休叹晚,犹及饷蒸藜。

【注释】:

  1. 淇县道中:指经过淇县的路途中。淇县,在今河南省浚县。
  2. 一雨炎歊净:一场雨下来热气都消散了。炎歊,炎热。
  3. 轻阴匝柳堤:微风细细地吹过柳堤。匝,周。
  4. 津亭流乱水:津渡边的亭子里水流湍急。
  5. 辙迹陷深泥:车轮碾过的路被泥泞淹没。辙迹,车辙印子,引申为道路。
  6. 馀润宁翻井:剩下的雨水不会淹没水井。
  7. 荒原尽举犁:田野都被耕作完毕。荒原,未开垦的土地。
  8. 农家休叹晚:农人不要因为天晚了而叹息。
  9. 犹及饷蒸藜:还来得及吃蒸藜。饷,通“尚”,意为还有。蒸藜,用蒸熟的野菜做成的食物。
    【赏析】:
    这首《淇县道中》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夏秋之间,当时诗人任郑州刺史。诗中描写了夏日雨后,天气转凉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一雨炎歊净,轻阴匝柳堤。”这两句描述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象。一场雨下来,炎热消散,微风细细地吹过柳堤,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颔联:“津亭流乱水,辙迹陷深泥。”这两句描绘了河流的湍急与车轮的痕迹,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颈联:“馀润宁翻井,荒原尽举犁。”这两句描绘了雨水滋润农田的景象。余润是指多余的雨水,能够翻动井水;荒原被耕作完毕,显示出农人的勤劳和丰收的期望。
    尾联:“农家休叹晚,犹及饷蒸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赞美。农人们不要因为天晚了而叹息,因为他们还有时间享用蒸藜这种可口的食物。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雨后景色和农人劳作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