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今夕到,群盗几时平。
河洛新流血,齐梁日请兵。
羽书连乐国,鞞鼓动神京。
大将真无敌,元凶未就烹。
地悲杀气盛,天苦岁功成。
进退吾何据,椒盘空复情。
【注释】
①三元:指天官、地祇、人鬼。
②群盗几时平:群盗何时才能平定?
③河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流血:指战乱后的新流血。
④齐梁:指南朝的北齐与后梁两个割据政权。日请兵:每天向朝廷求援请求出兵。
⑤羽书:紧急文书。乐国:指京城。
⑥鞞鼓:战鼓。
⑦大将:指唐军主帅。元凶:主谋作乱的大奸贼。
⑧地悲杀气盛:土地因战争而哀痛,杀气正盛。
⑨天苦岁功成:上天因为年成好而感到痛苦。
⑩进退吾何据:进退无所依据,表示无能为力。
⑪椒盘空复情:空有情意,但无法实现。
⑫译文
今夜就是除夕啊,三元神已降临人间,群盗什么时候才平定!
黄河洛水又流血啊,北朝齐、梁天天在求援。
急报飞马连京城,战鼓震天响神京。
唐军大元帅威武,叛贼未被斩首就烹。
大地悲伤因战争,天愁岁月功业成。
我进不能退又何去何从,只能空对椒盘发愁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所作。诗的前两句写国家战乱,后四句写诗人的忧国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悲壮,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心。
首联“三元今夕到,群盗几时平。”三元指的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是指三元神降临人间,群盗还没有平定。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日。此时正是国家动荡,战乱频发之时,诗人通过三元神降临人间这一神话传说意象,暗喻了国家混乱的局面和战乱频发的现状。
诗人以黄河与洛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血染战场的画面。河水因战争而变得血红,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同时,这也暗示了国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
“河洛新流血,齐梁日请兵。”这里的河洛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齐梁则是南北朝时期的两个割据政权。诗人通过这两个地方的名字,表达了国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状况。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担忧之情。
“羽书连乐国,鞞鼓动神京。”这里,羽书指的是紧急文书,连乐国是指京城,鞞鼓动声则形容战鼓之声震天响起。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京城画面。同时,这也是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事频发的生动写照。
诗人转向描述唐军的英勇善战和叛贼的无能可耻。“大将真无敌,元凶未就烹。”这里的大将指的是唐军主帅,元凶则是主谋作乱的大奸贼。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位角色的命运,表达了对唐军统帅英勇无畏、不畏强敌的赞美,以及对主谋作乱者的鄙视和讽刺。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
诗人感叹自己身处乱世,无法施展才华,只能空怀一腔热血却无从表达。“地悲杀气盛,天苦岁功成。”这里的地悲杀气盛指的是大地因战争而充满悲愤和杀气,天苦岁月功业成则是说上天因为年成好而感到痛苦。诗人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战乱、民不聊生的无奈和悲痛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对国家战乱、百姓疾苦等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盼和对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与灾难的深深忧虑。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