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都下宅,丛菊好花枝。
延客尊罍罢,良宵风露垂。
娉婷岂自媚,迟暮宛相宜。
故国鳌峰上,繁英今满篱。

【赏析】

陈执之,名不详,字子高,福州人。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诗人在福建任提举常平茶盐司时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陈执之家与诸友赏菊饮酒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绣衣都下宅”,写诗人到京城后,暂居陈执之宅中的所见所感。“绣衣”指官服,这里借以形容陈执之的身份地位。“都下”即京城。诗人初抵京城,暂居陈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宅的豪华富贵。“宅”是住宅的意思。

第二句“丛菊好花枝”,进一步描绘了陈宅的优美环境。“丛菊”指多而密集的菊花,“好花枝”则形容菊花开得繁茂艳丽。这句不仅写出了秋天的景色,也写出了诗人对陈宅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延客尊罍罢,良宵风露垂”,写诗人在陈宅与朋友欢聚的场景。“尊罍”指酒器,“良宵”指美好的夜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娉婷岂自媚,迟暮宛相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娉婷”形容女子姿态曼妙,“迟暮”指年迈,“宛相宜”则表示两者相互匹配、和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最后一句“故国鳌峰上,繁英今满篱”,则是以故国为景,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故国”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鳌峰”则是指福建省永春县的一座山峰,山上有著名的古迹“鳌峰书院”。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京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珍视。诗中的语言朴实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