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迥临虚旷,秋高入渺茫。
燕歌动易水,骏骨望昭王。
日落城笳起,天寒塞草黄。
扬雄辍扈从,空自赋长杨。
诗句:
阁迥临虚旷,秋高入渺茫。
燕歌动易水,骏骨望昭王。
日落城笳起,天寒塞草黄。
扬雄辍扈从,空自赋长杨。
译文:
阁楼高耸入云霄,四周空旷无边际。
秋天的景色如此辽阔,让人心情无限宽广。
燕歌声声传遍易水边,骏马奔腾如风驰电掣。
夕阳西下,城楼鼓声四起,寒冷的天气中,边塞草木泛黄。
扬雄停下了车驾跟随,却只留下无尽的感伤和孤独。
只能独自创作,吟咏《长杨》之诗篇。
注释:
- 阁迥:指高楼高耸入云。
- 虚旷:空旷无边无际。
- 燕歌:指古代边关的战歌。
- 易水:古河名,流经北京西北,发源于河北省易县西部。
- 昭王:即楚昭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 城笳:指城墙上的号角声。
- 天寒:天气寒冷。
- 长杨:汉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 扈从:随从皇帝出行。
- 赋:诗歌创作。
赏析:
郑善夫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楼阁的高远、自然的辽阔、以及边塞的荒凉来营造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意境。首句“阁迥临虚旷”直接点明了建筑的高大与周围环境的空旷,营造出一种高不可攀的空间感觉。接着“燕歌动易水”转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怀念。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景象的描写,通过日落、城笳等自然现象来渲染气氛,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悲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