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息河间辔,仍麾岭外旌。
艰危一命寄,牢落二毛生。
铜柱时存汉,乌蛮岁厉兵。
凭将攻守策,忼慨说花卿。
【注释】
- 三首:本诗是组诗,共三首。陈生:指诗人友人陈光甫。韶州:即今广东省韶关市,当时为岭南道的都督府治所。戎幕:军事指挥部。
- 已息河间辔(pèi):河间郡的旌旗已经收起。河间: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献县西南一带。辔:马缰绳,代指指挥权。
- 仍麾岭外旌:岭外,泛指南方,岭南一带。麾:挥动,指挥。
- 艰危一命寄:处境艰难危险,命运寄托于他一人。艰危:艰难危险。
- 牢落二毛生:形容年迈衰败,头发稀疏。牢落:孤独零落的样子。二毛:指两鬓斑白的老年人。
- 铜柱时存汉:铜柱,指东汉时在交趾郡境内立的刻有“汉越朗”字样的石碑,用以标志中原与南越的关系。汉代,南越国曾向汉武帝进贡,并请汉王朝册封其国王,但未成行。后来南越王赵眜死,其子赵建德继位,继续向汉朝朝贡。建德死后,赵建德的儿子赵兴继位,是为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达南海郡,以封赵兴为王,赐给他金印紫绶,并派兵护送他回国内,同时将“汉越朗”石碑立在交趾郡内。
- 乌蛮岁厉兵:指唐代对南诏的军事行动。唐初平定南诏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统辖南诏诸部,南诏逐渐强大起来。至贞元十年(794)十二月,南诏攻陷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城,杀节度使韦皋。唐宪宗命郭子仪率军讨伐,次年正月收复成都。此后,唐朝与南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直到元和三年(808)双方订立和约,唐朝才停止用兵。
- 凭将攻守策:凭仗自己制定的攻守之策。凭:凭借。将:将领。
- 忼慨说花卿:忼慨(kǎn),豪爽、壮烈。花卿:唐代宦官杨贵妃的亲信李猪儿,因善战有勇力而闻名。此处借指能征善战的将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陈光甫去韶州戎幕所写的三首七律中的第三首。(《全唐诗》作《同送陈光甫赴韶州》)
第一联“已息河间辔,仍麾岭外旌”,点明送别的地点和目的,即送别朋友去韶州戎幕,目的是要他施展才能,为国家效力。
第二联“艰危一命寄,牢落二毛生”,写朋友的处境和心情。这里运用了典故,“艰危一命”指汉昭帝时期,霍光专权,大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因战败被免职,只当一个光禄大夫。“牢落二毛生”典出南朝刘宋时期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说班超年老体衰,头发已白。这里用来比喻陈光甫的年纪已高,身体衰弱,处境艰难,命运不济。
第三联“铜柱时存汉,乌蛮岁厉兵”,写陈光甫去韶州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铜柱”典出东汉时期,交趾郡内立有“汉越朗”石碑,表明中原与南越的关系;“乌蛮”是南诏的别称。这里用铜柱来象征中原与南越的关系,用乌蛮来象征南诏,暗含陈光甫去韶州后将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他制定攻守策略来对付敌人。
末联“凭将攻守策,忼慨说花卿”,意思是说你要凭自己的攻守策略来对付敌人,就像唐代宦官李猪儿那样英勇善战一样。“忼慨说花卿”典出唐代宦官李猪儿,他因善于作战而有勇力而闻名,这里用他来比喻陈光甫的英勇善战。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奔赴前线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