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遁天韬,烟霄首独搔。
山川进奇崛,天地入萧骚。
病骨怜芳草,烦心愧白袍。
东隅紫气盛,偏薄上仙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鲤湖三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如下:
何处遁天韬,烟霄首独搔。
山川进奇崛,天地入萧骚。
病骨怜芳草,烦心愧白袍。
东隅紫气盛,偏薄上仙曹。
注释:
- 何处遁天韬:何处可以躲藏起天帝的锋芒。
- 烟霄首独搔:形容人独自在烟雾缭绕的高远之处搔首思考。
- 山川进奇崛:山川展现出奇特壮丽的景象。
- 天地入萧骚:天空和大地都笼罩在一种忧郁的氛围之中。
- 病骨怜芳草:形容身体虚弱,连芳草都显得那么柔弱。
- 烦心愧白袍:内心感到烦躁不安,惭愧自己的白色官服(指白衣道士)。
- 东隅紫气盛:东方的天空中紫色云霞弥漫,预示着吉祥。
- 偏薄上仙曹:自己似乎比一般的仙人都要差一些。这里的“上仙”指的是神仙,而“曹”在这里可能是对神仙的轻蔑说法,表示自己并不如那些真正的仙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中的“何处遁天韬”和“山川进奇崛”两句,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的渺小与无力,以及对自然界宏伟景观的敬畏之情。
“天地入萧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间一切生命的共同哀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病骨怜芳草”,诗人用自己病态的身体比喻为脆弱的花草,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烦心愧白袍”,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有着对世俗功名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有着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精神。
“东隅紫气盛,偏薄上仙曹”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