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意了了,春湖接未妨。
薄云长恋洞,名草不辞香。
月色寒侵阁,滩声夜近床。
神仙真可学,吾即傲陶唐。

【注释】

鲤湖:在江西南昌市,为庐山之东。三首:即《题鄱阳湖三山》。此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春天游历江西时所作。

【译文】

我来到这地方心意已了然,春水与湖水相接也无妨。

长有云彩依恋那洞府,名草也不辞弃那芳香。

月色寒冷侵逼到楼阁,滩声夜近床榻。

神仙真可学习,我就学陶潜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律。

首联“到此意了了,春湖接未妨。”表明诗人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了”字点出诗人对这个地方已经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了了”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感受,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春湖接未妨”中的“接”字,表现出春水泛滥的景象。

颔联“薄云长恋洞,名草不辞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与欣赏。“薄云长恋洞”,描绘出了云雾缭绕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而“名草不辞香”,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名草”,指的是名贵的花草,而“不辞香”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月色寒侵阁,滩声夜近床。”两句诗描绘出了夜晚的美景。“月色寒侵阁”,描绘出了月光洒满屋宇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而“滩声夜近床”,则表现了出来时滩声阵阵的感觉。

尾联“神仙真可学,吾即傲陶唐。”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神仙真可学”,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理想和追求自由生活的追求。“吾即傲陶唐”,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的自豪和自信。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