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斩泽蒲,编织同屦捆。
外圆似多智,中充如有本。
跏趺僧入定,狼藉客醉混。
坐马恐奔逸,乘车防覆损。
独有山中禅,长年占安稳。

【注释】

蒲团:一种圆形的坐具。

良工斩泽蒲:指用好手将蒲草砍成条状后编织而成。

编同屦捆:编成鞋的样子。

外圆似多智:比喻表面圆滑,好像有许多智慧一样。

中充如有本:内里充实,有实际的内容。

跏趺僧入定:盘腿打坐的人进入禅定。

狼藉客醉混:杂乱无章。

坐马恐奔逸:坐着像骏马奔驰时一样容易奔跑。

防覆损:防止车子翻倒而损坏。

山中禅:在山中修行的禅法。

占安稳:得到平安和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禅法修行的赞美和向往。

前两句“良工斩泽蒲,编织同屦捆”,描绘了作者亲手将蒲草编织成蒲团的过程。这里的“良工”指的是技艺高超的木匠,他能够将普通的蒲草加工成有用的物品。“斩泽蒲”是指从沼泽地中割取的蒲草,经过精心的处理和加工后,成为可供使用的蒲团。接着,“编织同屦捆”则进一步说明了蒲团的制作方法。蒲团是一种常见的坐具,它的形状类似于鞋子,因此需要将蒲草编织成鞋的样子。

第三、四句“外圆似多智,中充如有本”则是对蒲团特性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外圆”是指蒲团的表面光滑圆润,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而“多智”则是指蒲团表面看起来好像有很多智慧一样,让人联想到佛家的“心外无物”。这实际上是对蒲团表面处理的一种巧妙比喻,通过形容蒲团的表面形状,暗示了其内在的品质和内涵。而“中充如有本”则是指蒲团内里充实,有实际的内容,即佛家所说的“心中有道”。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蒲团内在品质的认可和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跏趺僧入定,狼藉客醉混”,则是对作者在山中修行的情景的描述。这里的“跏趺僧入定”是指盘腿打坐的僧人已经进入了禅定状态,这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状态。而“狼藉客醉混”则描述了其他客人醉酒后的情景,他们的行为举止显得杂乱无章。这与上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专注和宁静。

最后两句“坐马恐奔逸,乘车防覆损”,则是对作者在山中生活状况的描绘。这里的“坐马”指的是乘坐的车马,它们在山中行走时可能会发生颠簸或失控的情况。因此,作者为了防止车辆发生意外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里的“防覆损”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举措,也是对修行者心态的一种体现。作者深知修行之路充满坎坷和艰辛,因此在下山时格外小心谨慎,以防范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这首诗通过对蒲团的特性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山中修行的情景和心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语言也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